杨义飞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当代艺术橡树审美日常生活化艺术实践列车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美术学报》《东方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我们这个时代的字——由美术字项目聊起
《东方艺术》2016年第21期146-151,共6页杨义飞 
美术字汉字说简化就简化了,几干年的沉淀还是无法对抗现代性。我们甚至不再写字,所有与时代能接上轨的人都能飞快地使用电脑键盘或手机的输入法。标准化的电脑字体挤满了各种视觉端口,蘸墨的书法早已不与日常生活发生任何直接关系。汉...
关键词:美术字 日常生活 书写工具 现代性 输入法 标准化 甲骨文 宋体字 
关于岭南实验精神的呈现——记“另一种地域性: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
《美术学报》2014年第4期85-89,共5页杨义飞 
由岭南画派纪念馆策划的“另一种地域性: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自始至终都被看作为一种集体的努力,在李劲堃馆长的积极推动下组成了由周湧教授任策展人,龙邃洋、肖珊珊、杨义飞组成的策展小组.此展览所寻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
关键词:实验艺术 岭南画派 地域性 实验精神 青年 集体研究 当代艺术 岭南地区 
“新日常”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延伸
《美术学报》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杨义飞 
本文以艺术品与日常物品关系的艺术史渊源作为切入点,通过梳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倾向与消费社会的关系,引出"新日常"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延伸的观点,挪用与借用日常生活经验,进而结合当下广州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的艺术实践及其对日常生活之社...
关键词:新日常 现成品 超美学 消费社会 日常生活审美化 
从“身体”到“世界”——关于冯峰作品《世界》的解读
《美术学报》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杨义飞 
"世界"是一个很大的词。通过谷歌(google)搜索"世界"这个词,居然出现了50亿条结果,这几乎接近于世界人口的数量。维基百科写道:"今天中文中的世界一词来源于佛经,并非现代名词,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世...
关键词:《世界》 “世界” “身体” 解读 作品 世界人口 维基百科 代名词 
列车已经开出去了,还要问它为什么吗——“大尾象”的艺术实践被引量:1
《美术学报》2012年第1期97-104,共8页杨义飞 
"大尾象"作为广东当代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轨迹与重要节点显然值得研究。引人注目的广东当代艺术得益于全球化之下的某种地方性,"大尾象"无论从人员构成到展览形态到以集体面貌亮相国际艺术舞台,恰好能够体现这种地方性。本文从"...
关键词:大尾象 广东快车 当代艺术 地方性 
作为社会雕塑的7000棵橡树被引量:7
《美术学报》2011年第3期103-107,98,共5页杨义飞 
本文以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82年第七届卡塞尔文献展参展作品"7000棵橡树"作为切入点,以此研究博伊斯"社会雕塑"理念及拓展的艺术观;进而通过此作品与20世纪中叶艺术思潮的关系,理解博伊斯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与介入方式。
关键词:7000棵橡树 社会雕塑 现成品 审美日常生活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