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蒲

作品数:22被引量:12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豆垄作区田水土保持坡耕地耕层土壤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土保持应用技术》《农业科技通讯》《农机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原理与应用被引量:7
《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年第3期49-51,共3页张影微 刘立意 冯江 尹大庆 王秋华 沈昌蒲 温锦涛 
我国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且水土流失严重。垄向区田技术是目前唯一能落实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土保持技术。介绍了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QD型垄向区田筑垱机的关键参数,分析机械化筑垱作业的优势,以便为推广垄向区田技...
关键词:农业工程 水土保持技术 垄向区田 筑垱机 最佳垱距 
水土保持新技术——垄向区田的基本原理及运用被引量:15
《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第10期19-21,共3页沈昌蒲 刘立意 王秋华 温锦涛 尹大庆 冯江 张影微 
垄向区田技术解决了强降雨和土壤渗透慢的矛盾,保水保土效果明显,作物增产显著,而且成本低,动土量少,便于田间管理,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介绍了垄向区田技术中最佳垱距、土垱厚度、应用范围的确定及其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垄向区田 水土流失 最佳墙距 拦雨效果 
从犁的工作部件看中国和西欧设计思想的差异被引量:5
《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第6期178-183,共6页沈昌蒲 王秋华 温锦涛 
犁的作业效果随其工作部件——犁铲或犁铧设计思想而不同。中国和欧美的犁铲结构从原始犁时期就截然不同。中国的耒耜工作面设计的是凸形,欧州的原始犁(暂称为树干犁)的工作面设计是凹形的。这一差异随各自犁的进展,经过近20个世纪,一...
关键词: 犁铲 设计思想 
横坡垄与顺坡垄的水土流失对比研究被引量:28
《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第4期48-49,80,i0003,共4页沈昌蒲 龚振平 温锦涛 
在缓坡坡耕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应选择横坡垄还是应选择顺坡垄问题。重点分析了它们对农业经营的利弊和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演变。调查表明二者水土流失均较严重,只是侵蚀方式不同。提出了既适合横坡垄又适合顺坡垄水土保持的措施———...
关键词:横坡垄 顺坡垄 侵蚀 
关于抢救黑土地的建议被引量:1
《中国农村科技》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沈昌蒲 温锦涛 李英 
黑龙江省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大、速度快,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很多专家大声疾呼:“水土流失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存亡”,“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土地变得又‘薄’又‘黄’,再不抓紧防治”,“土地一旦...
关键词:黑龙江 坡耕地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垄向区田技术 管理体制 行政监管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 Ⅵ.大豆肥田机制研究的总结和讨论被引量:2
《大豆科学》2002年第1期43-46,共4页沈昌蒲 季尚宁 龚振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论述了三个问题。①大豆根系生长的三个特点是大豆肥田的机制。②大豆收获后土壤氮素的盈亏是环境条件的差异引起的。
关键词:大豆肥田机制 大豆根系生长 土壤肥力 农谚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Ⅴ.大豆对耕层土壤结构性的影响被引量:2
《大豆科学》2001年第4期257-261,共5页马和平 龚振平 王国义 焦景宇 岳才军 沈昌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在大豆盛花期和结荚期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30 %。玉米区土壤在同一时期水稳性团聚体也达到最大值 ,比苗期增加 2 3%。但在收获期 ,大豆区水稳性团聚体比苗期增长 16% ,而玉米区却减少 33%。大豆区团聚体 (0 ...
关键词:大豆 土壤结构 水稳性指数 当量孔径孔隙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 Ⅳ大豆对耕层土壤微形态的动态影响被引量:5
《大豆科学》2001年第3期204-208,共5页王国义 张培英 孙聪殊 沈昌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本研究采取培养液法和偏光显微镜法研究了大豆对耕层土壤形态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 ,1、以大豆根系代谢培养液处理干筛 1- 2mm团聚体 ,可使其 14%成为水稳性团聚体 ,达到 1%的显著水平。 2、耕层土壤的团聚体品质及其垒结状况的改善是...
关键词:大豆 代谢培养液 土壤微形态 团聚体 土壤肥力 肥田机制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Ⅱ.常规技术条件下大豆根系动态被引量:7
《大豆科学》2000年第4期351-355,共5页龚振平 沈昌蒲 赵福华 
研究大豆根系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探讨大豆根系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各个时期和各土层的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分枝期至开花期根系生长迅速,各处理此时期皆占苗期至鼓粒期总根量的 60~70%。 A、A'和 B三处理最大根量在结荚期,只有 ...
关键词:大豆 根系 深松 肥田机制 土壤环境 动态变化 
大豆肥田机制的研究 Ⅰ.大豆生育过程中新老根系的更替被引量:5
《大豆科学》2000年第1期8-14,共7页沈昌蒲 龚振平 王国义 赵福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三种研究方法 ,证实了大豆从苗期开始已有老根不断腐解和新根不断生出的更替现象。通过方格差值法 ,在大豆生产期中进行五次测定 ,结果证明 ,6 - 8月之间大豆在田间每 0 .0 1 75 m3,5 0 cm深度至少有 1 1 30 .6 m根长和 2 5 5 .6个...
关键词:大豆 根长密度 根系更替 生育期 土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