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威

作品数:5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遗址遗存分析水田植硅体稻作农业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东方考古》《东南文化》《考古与文物》《文物》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江苏无锡杨家遗址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5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8期1051-1064,共14页邱振威 刘宝山 李一全 尚雪 蒋洪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513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71167;41102114)资助
考古调查和初步试掘表明,江苏无锡杨家遗址是太湖流域北部一处以马家浜文化晚期(6270~5920cal.a BP)堆积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了解太湖北部史前遗址的植被景观、环境特征及稻作农业情况,本文在杨家遗址开展了较为系统的植物考古...
关键词:浮选 孢粉 植硅体 植被景观 稻作农业 
江苏昆山姜里遗址马家浜文化水田植硅体分析被引量:5
《东方考古》2014年第1期374-386,共13页邱振威 蒋洪恩 丁金龙 胡耀武 饶慧芸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先导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编号:XDA05-130501)资助
古水田是古代从事稻作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所(之一),因其特定的形态和土壤结构而被保存下来的遗迹。靳桂云教授曾指出:'水田考古研究是全面复原古代历史特别是稻作农业历史及其与古代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考古学中不容忽视的研究...
关键词:稻作 遗址 农业 研究 水田 
江苏昆山朱墓村良渚文化水田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14
《东南文化》2014年第2期57-67,共11页邱振威 丁金龙 蒋洪恩 胡耀武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先导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XDA0513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2114)资助
朱墓村遗址良渚文化水田堆积中浮选—水洗出少量木炭和植物种子。其中炭化水稻的绝对数量、出土概率和标准密度均属最高。较多湿地或水田伴生杂草(如酸模叶蓼)的存在应与栽培行为相关。植硅体分析显示水田堆积的"上层"部分作为古水田的...
关键词:朱墓村 水田 浮选─水洗 植硅体 稻作农业 
江苏昆山姜里新石器时代遗址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11
《文物》2013年第1期90-96,共7页邱振威 蒋洪恩 丁金龙 
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先导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XDA0513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114)资助
考古遗址出土的种子、果实等植物遗存,包含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探索古代农业和古代文明发生及发展的过程,并可为古代气候和古代植物研究提供重要线索。20世纪80年代中期,植物遗存获取的有效方法——浮选法被介绍到国内,90年代以来,...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 植物 遗存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昆山 江苏 古代文明 90年代以来 
陕西下河遗址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活动初探被引量:15
《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4期55-59,103,共6页尚雪 张鹏程 周新郢 邱振威 屈亚婷 王炜林 王昌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4110222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501);第四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110417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7批面上项目(2100470599)的支持
综合花粉、炭化种子等生物指标记录可以提供有关早期植被与农业活动方面的信息。研究显示,下河遗址地区在距今5300~4700 cal a BP之间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仅在河谷地区与山区有少量乔木生长;该地先民在仰韶时代晚期农业活动以旱作农业...
关键词:下河遗址 新石器时代 早期农业活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