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姣

作品数:39被引量:6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侗族侗族音乐侗族大歌文化生态生态文明建设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开放导报》《文化学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贵州民族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圈层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文化学刊》2024年第7期176-181,共6页付敏 吴媛姣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西南丝绸之路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交融研究”(项目编号:21XMZ012);贵州省教育厅2024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4RW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体系作为有机、活态系统,具有特定的动态圈层结构。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可分为内圈结构和外圈结构,内圈结构聚焦于侗族音乐文化内部要素及其互动机制;外圈结构则探讨音乐文化与它所处的自然、社会、经济及人文环境之间的...
关键词:侗族音乐文化生态 圈层结构 运行机制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丹寨县蜡染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以丹寨县基加村为例
《天工》2024年第13期66-69,共4页顾昭 吴媛姣 
蜡染手工艺在贵州的多个少数民族皆有流传与使用,而以苗族最为普遍和广泛。其中,丹寨县的蜡染手工艺极具代表性。研究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以丹寨县基加村为个案,重点关注在基加村的蜡染手工艺传承中的各种行动者对蜡染手工艺传承的...
关键词:蜡染 手工艺 行动者网络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振兴路径被引量:3
《开放导报》2018年第5期88-92,共5页吴媛姣 蒙艳华 
2017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下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研究"(2017DXS15);贵州财经大学2017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以分层次管理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地理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程度、贫困等级四大方面剖析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体要求,认为振兴少数民族村落,需要立足传统村落发展的优...
关键词:少数民族 村落振兴 分层推进 精准实施 
礼与乐——仡佬族吹打乐的生态场域及传承际遇被引量:2
《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1期113-117,共5页李杰 吴媛姣 
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濮音遗韵--贵州仡佬族民间吹打乐实地调查"(项目编号:15DC08);贵州省教育厅2016年教育工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高校本科<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01019);新疆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招标课题"现当代族游业对吐鲁番维吾尔音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项目编号:XJEDU060114B01)中期成果
仡佬族民间吹打乐是仡佬族礼俗活动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仡佬族吹打乐的生态场域是依附于仡佬族的礼俗活动而存在的,对仡佬族吹打乐的生态场域及传承际遇的探讨,必然离不开对仡佬族礼俗活动的关照。
关键词:仡佬族 吹打 应用功能 
民族村寨旅游的困境与对策——以岜沙苗寨为例被引量:8
《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12期178-182,共5页吴媛姣 贾往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批准号:12BMZ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北盘江流域大花苗古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5XMZ034)的阶段性成果
岜沙苗寨属地缘机构总称,共五个村民组,有近千年历史。作为贵州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旅游景区之一,是政府实施精准扶贫、保护人文历史和生态景观而最早开发的首批项目。先后经历集体所有制和企业股份制管理,都以扶贫攻坚为发展目标。然而却...
关键词:岜沙苗寨 旅游扶贫 聚落文化旅游 廊桥 
贵州多民族本土知识的现状及传承保护——以都柳江文化走廊为例被引量:3
《贵州民族研究》2016年第6期77-81,共5页吴媛姣 吐尔洪.司拉吉丁 
教育部项目"南侗民乐收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1YJA76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批准号:12BMZ0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盘江流域大花苗古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5XMZ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11326平方公里的都柳江流域,蕴藏着丰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其中,铜鼓和芦笙等古乐遗风,既是山地文明的象征,更是苗、布依、仫佬、毛南、水、侗、瑶、壮等少数民族的集体智慧和精神家园,它们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都柳江文化走廊。探讨少...
关键词:都柳江文化走廊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音乐文化生态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以从江周末大舞台为例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年第3期130-135,共6页吴媛姣 吐尔洪.司拉吉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2BMZ027)中期成果之一;教育部人文项目"南部少数民族民乐收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1YJA76008)系列成果之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盘江流域大花苗古歌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5XMZ034)系列成果之一
地方政府搭建周末舞台,民族天籁竟秀媲美。借交流增进了解、以互动加强团结,既有利于保护民族优秀传统、使文化多样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又可源源不断地为城乡人民及游客宾朋呈献出地方特色文化盛筵,更有效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江周末大舞台 民族传统音乐 生态文明建设 
侗族芦笙制作流程工艺考
《大舞台》2015年第11期253-254,共2页吴媛姣 吐尔洪.司拉吉丁 梁元真 
教育部项目<南部侗族民乐收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1YJA76008;国家社科学基金项目<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中期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BMZ027
侗族芦笙音乐是侗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传统音乐是中国多元文化不可替代的成分。侗族南方言区,村村有侗族大歌班,寨寨有芦笙乐队,历代的歌师乐师就是侗族音乐的继承、创作和传播者。本文以研调结合文献,就六洞地区侗族传统芦...
关键词:侗族芦笙 六洞 乐师 制作流程 
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简评被引量:1
《大舞台》2015年第7期127-128,共2页吴媛姣 吐尔洪.司拉吉丁 
<侗族音乐文化生态及现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2BMZ027;<南部侗族民乐收集;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1YJA76008。中期成果之一
民族传统音乐保护、开发既是重要的理论课题,又是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发展是为了保护,而保护正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以传统侗戏《珠郎娘美》为原型加以创作的大型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正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完美再现,更是当代文化产业的...
关键词:侗族大歌 行歌坐月 侗戏 简评 
评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被引量:1
《凯里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1-25,共5页傅安辉 吴媛姣 吴文梅 
《行歌坐月》是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题材剧目。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京首演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可以焕发艺术新生。侗戏文化唯有扬弃和吐故纳新,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侗族大歌音乐诗...
关键词:侗族大歌音乐诗剧 行歌坐月 主要剧情 艺术超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