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庆

作品数:19被引量:1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生态生理高产水稻水稻高产栽培生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生命科学仪器》《湖南农业》《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物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AccQ-Tag柱前衍生法测定稻米中氨基酸的含量被引量:5
《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第11期55-57,共3页周新跃 刘红梅 李海林 周瑞庆 
本文以外标法,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氨基甲酸酯(AQC)为柱前衍生试剂,用AccQ.Tag氨基酸分析柱(3.9mm×150mm,4μm,美国),柱温37℃,缓冲盐、乙腈和水梯度洗脱,光电二极管(PDA)检测器在248nm波长处检测,测定了稻米中17种氨基酸的含...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AccQ—Tag 柱前衍生 氨基酸 
不同肥料配比对饲料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5期465-471,共7页吴朝晖 周瑞庆 青先国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资助项目(2004BA520A01)
为寻找最优配比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从理论上补充完善该项优化技术,同时也从栽培的角度探讨协调水稻超高产、高蛋白质的可能性.研究不同N,P,K配比组合施肥技术对早稻饲料稻品种的目标性状的影响,采用分成3个正交区组的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
关键词:饲料稻 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N P K经济用量配比 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 
饲用稻高产与高蛋白的农艺协调研究进展被引量:2
《作物研究》2001年第3期59-63,共5页吴朝晖 周瑞庆 
从饲用稻研究开发的意义 ,引出目前对饲用稻高产与高蛋白研究现状 ,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
关键词:水稻 饲用稻 高产栽培 高蛋白 农艺措施 
江苏高产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的考察
《作物研究》1998年第4期30-31,共2页周瑞庆 
介绍了笔者赴江苏进行高产水稻群体质量栽培现场考察的情况,以及高产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栽培技术,对进一步提高湖南省双季稻产量水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稻 高产栽培 江苏 考察 
湖南省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作物研究》1998年第3期37-39,共3页唐秋澄 周瑞庆 
湖南虽然降水丰沛,水利设施较为配套齐全,但每年仍有部分地区和部分时段出现旱灾,常年发生旱灾的面积为30万~60万公顷,减产粮食5亿~10亿公斤。为此,研究和推广了一系列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取得了减灾增收的效果,旱灾损失...
关键词:水稻 节水灌溉 栽培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第十二讲 水稻的一生与产量形成被引量:2
《湖南农业》1996年第12期5-5,共1页周瑞庆 邹应斌 
一、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指从种子萌动至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全过程。生产上把从播种至成熟收割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它包括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这两大时期是以稻穗开始分化为分界点。营养生长期又可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它包括种...
关键词:水稻 高产 栽培 生态 生理 产量形成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十一讲 优质稻米形成的生态条件被引量:1
《湖南农业》1996年第11期6-7,共2页周瑞庆 邹应斌 
一、优质稻米的评价指标 评价稻米品质有4个方面共10项指标,即碾米品质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的胚乳垩白、透明度和粒形;蒸煮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营养品质的蛋白质含量。此外,还有卫生品质,即稻米...
关键词:水稻 高产 栽培技术 优质稻米 生态条件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十讲 水稻抗逆栽培的生态生理
《湖南农业》1996年第10期6-7,共2页邹应斌 周瑞庆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良和栽培管理不当,往往发生生理障碍,出现烂秧、僵苗、早衰、空秕粒、倒伏等现象,造成水稻不同程度的减产。了解水稻生长的逆境生态生理,因地制宜地采用抗逆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
关键词:水稻 高产 栽培 生态 生理 
水稻高产栽培生态生理讲座 第九讲 再生稻的生长生理被引量:3
《湖南农业》1996年第9期6-7,共2页周瑞庆 邹应斌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萌发再生苗而抽穗结实、一次插秧2次收获的栽培方式。它具有省工、省种、省肥、节水以及增产增收的优势。据报道,1995年福建省创造了杂交早稻加再生稻667平方米产稻谷1047.2公斤(其中杂交早稻630.5公斤,...
关键词:再生稻 生长 生理 
第八讲 叶面肥增产的生理效应被引量:3
《湖南农业》1996年第8期6-6,共1页邹应斌 周瑞庆 
水稻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表皮细胞和气孔交换二氧化碳和氧气,还可通过叶面吸收通常由根吸收的养分和其它无机盐类和有机物质。以叶面吸收为目的,将水稻所需养分直接施用于水稻叶面,称为叶面施肥。多年的科学研究...
关键词:水稻 叶面肥 增产 生理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