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敏

作品数:20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上海屋檐下》都市空间檐下现代戏剧城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争鸣》《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与“神实主义”
《三峡论坛》2018年第1期84-87,共4页周琦 张慧敏 
阎连科创作的"耙耧系列"小说备受文坛的瞩目,而他敏感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写作风格也使其颇受争议。在批评实践中,他更是提出了"神实主义"这一具有争论性的文学理念,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的大胆超越,并在小说创作中予以实践。阎连科的小...
关键词:阎连科 创作特征 神实主义 现实主义 
痴人说梦,或以梦之名——论谢长安诗集《睡月》
《百家评论》2016年第4期98-103,共6页张慧敏 
2012年岁末之际,青年诗人谢长安出版了他的新诗集《睡月》。在诗集的后记《大梦依稀》中,诗人开篇即言:"占星与释梦是古代中国两种深邃的文化。可惜我们处于一个没有占星家也没有释梦师的时代,一个缺少神秘体验,想象力极度匮乏的时代...
关键词:谢长 青年诗人 中国梦 新诗集 释梦 古代中国 诗歌形式 隐逸派 金鲤鱼 红线毯 
作为方法的“关键词”研究——读胡亚敏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与当代中国》被引量:1
《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2期159-163,共5页张慧敏 
博士后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现代戏曲改革关系研究(1942-1966)"【项目批号:2014M562041】阶段性成果
受雷蒙·威廉斯影响,"关键词"都日益成为一种研究方法而受到学界的重视和青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涌现出一批重要的"关键词"研究成果。胡亚敏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与当代中国》在"关键词"研究谱系中有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如为关键词...
关键词:关键词 胡亚敏 《西方文论关键词与当代中国》 理论旅行 
论池莉的意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张慧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12CZW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空间传统"(12YJC7752036)阶段性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开始,池莉持续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纵观池莉近三十年创作的整体意义,绝不能简单地限定在"新写实小说"这一思潮或流派的框架之内。作为一个思潮或流派的"新写实小说"已风流云散,但池莉却能够始终坚持对...
关键词:池莉 新写实小说 日常生活 城市空间 
“新世纪文学”研究之合法性的确立与深化——评晏杰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186-188,共3页张慧敏 
"新世纪文学"这一概念虽然曾引起诸多争论,但最终还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晏杰雄的《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聚焦于新世纪的长篇小说,从文体学的角度在对大量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详细地考察了新世纪长篇小说...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 合法性 长篇小说 文体学 
“乡村”之外、“大善”之后及“启蒙”之道——从刘醒龙的三部长篇看其创作之得与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张慧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批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项目批准号:12CZW001)
刘醒龙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有其鲜明的个性与追求,他在题材上对乡土社会的关注,创作理念上对"高贵"与"大善"的追求,以及在创作方法上对现实主义的坚守等都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然而,偏执地陷入乡村伦理的陷阱而对都市片面的否定...
关键词:刘醒龙 长篇小说 乡村与都市 大善与苦难 启蒙与批判 
革命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仪式化表演——革命样板戏之现代性的再解读
《华中学术》2014年第1期44-52,共9页张慧敏 
日常生活是现代性问题的表征之一,欲对20世纪文艺与日常生活之关系进行全面考察,'文革'将是一段无法回避的历史时期。革命样板戏同样围绕着现代性焦虑而展开想象与叙述,它是延安文艺'反现代的现代性'这一特征在'文革'期间发展到极致的...
关键词:革命意识形态 反现代的现代性 样板戏 日常生活 仪式化表演 
都市空间中的日常生活与抵抗实践——对《上海屋檐下》的日常生活内涵再解读被引量:2
《都市文化研究》2013年第1期239-248,共10页张进 张慧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09LZUJBWZD001、12LZUJBWYB101)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聚焦于上海一幢拥挤昏暗的弄堂中,着重表现其中五户市民家庭琐碎而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落,弄堂不仅是上海市民文化的诞生地与市民社会的微观呈现,而且极大地影响到现代知识分子的文...
关键词:日常生活 抵抗实践 上海屋檐下 都市空间 
城市日常生活的神话与现代戏剧的衰微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1-6,共6页张进 张慧敏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9LZUJBWZD001)
中国现代戏剧在其形成期就带有一种本体性的文化品格,即生于城市、表现日常。在此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话剧由于不断地实践着这一文化品格而能够持久不衰,并诞生了很多戏剧史上的经典剧作。然而,在进入新时期之后,由于现代历史条件与...
关键词:城市 日常生活 现代性 戏剧 
日常生活的文学体验——对《日出》的现代性解读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2年第9期101-104,共4页徐慧琴 张慧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2LZUJBWYB101(2012)
1935年5月,曹禺开始创作《日出》,并于1936年6月开始在《文季月刊》上连载,9月载毕,11月单行本即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由萧乾主持的《大公报.文艺》分别于1936年12月与1937年1月对《日出》进行了两次集体评论,其中有李广田、杨刚...
关键词:《日出》 日常生活 文化生活出版社 现代性 《大公报.文艺》 解读 文学 1937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