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

作品数:19被引量:2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薇甘菊化感作用红薯入侵杂草农田杂草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生态环境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中国水稻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湄公河次区域薇甘菊的防控技术被引量:5
《生物安全学报》2018年第4期313-316,共4页张付斗 郭晋 徐高峰 申时才 岳英 木霖 张玉华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8FA024)
薇甘菊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恶性入侵杂草,其种群跨境入侵扩张备受区域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2011年以来在我国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团队和专家的科技支撑下,中国云南与周边五国科研机构成立"大湄公河次区域植物保护工作组...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 入侵杂草 薇甘菊 持续治理 显著成效 
薇甘菊防除后抑制其再次入侵的几种防治措施初探被引量:7
《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第6期911-918,共8页徐高峰 岳英 申时才 郭晋 金桂梅 张付斗 张玉华 
云南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项目(2014HB039);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4009);农业部昆明作物有害生物观测站
如何避免入侵植物薇甘菊防治后再次入侵是一个困扰国内外学者的难题。在野外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在薇甘菊入侵地施用化学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化学防治方法以及施用3种化学除草剂后栽种甘薯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入侵地的植物...
关键词:薇甘菊 甘薯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指数 
红薯叶片浸提液对5种主要农田杂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被引量:67
《生态学报》2017年第6期1931-1938,共8页申时才 徐高峰 张付斗 金桂梅 刘树芳 杨艳鲜 张玉华 
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4HB039);云南省对外科技合作计划资助项目(2014IA009)
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茎长和鲜重变化为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参数,研究了作物红薯叶片水浸液对云南省农田5种恶性杂草牛膝菊、藿香蓟、鬼针草、马唐和稗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红薯叶片水浸液对5种受体杂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红薯 化感作用 恶性杂草 抑制率 化感指数 
温度对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水稻科学》2016年第5期559-566,共8页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张玉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60453);云南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资助项目(2014HB039)
掌握温度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对开发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抗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树脂吸收法收集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在各温度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并以稗草作为受体,测定其化...
关键词:长雄野生稻 根系 分泌物 温度 叶龄 化感作用 
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抑草效果与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的关系被引量: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第11期1348-1356,共9页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张玉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453)资助
明确化感潜力和农艺性状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抑草效果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对发掘与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基因培育水稻化感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化感抗稗草长雄野生稻、亚洲栽培稻‘RD23’及其杂交F1代...
关键词:长雄野生稻 化感作用 抑草效应 农艺性状 苗龄 根际距离 
红薯对农田杂草群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生物多样性》2014年第4期485-491,共7页申时才 徐高峰 张付斗 金桂梅 张玉华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外来有害生物与防控平台"(2011DFB30040);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4)
为了解红薯(Ipomoea batas)对农田杂草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者研究了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建水县5种不同覆盖度红薯田的杂草种类、密度、重要值及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红薯田共统计到25种杂草,隶属18科。其中4种入侵植物藿香蓟(Agera...
关键词:IPOMOEA batas 杂草密度 重要值 农田多样性 生态控草 入侵杂草 
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体单位存活能力和植株表型可塑性影响被引量:19
《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第15期3134-3141,共8页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李天林 张玉华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0CC002)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入侵性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unth)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特征的可塑性,提高对该物种的预警能力和控制能力。【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模拟干旱和淹水条件,研究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单位存活...
关键词:薇甘菊 克隆繁殖 表型可塑性 土壤水分条件 生物量分配 
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被引量:3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第4期483-488,共6页申时才 徐高峰 张付斗 李天林 金桂梅 张玉华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0CC002)
通过野外定点取样与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南德宏州陇川县不同生境薇甘菊入侵地区的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结果表明,根据土壤种子库萌发后的植物鉴定结果,橡胶林、林地、灌丛、草地和河岸边这5种生境共统计到40种植物,隶属1...
关键词:薇甘菊 生物入侵 土壤种子库 幼苗库 
薇甘菊不同时期的营养繁殖及其生物量分配特征被引量:6
《西北植物学报》2012年第7期1377-1383,共7页李天林 申时才 徐高峰 张付斗 张玉华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0CC002)
薇甘菊是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危险性的外来植物之一,较强的无性生长与繁殖是其种群快速建立和扩散的主要原因。该实验采用生长期(40d、30d、20d、10d)和养分(1倍Hoagland’s营养液、清水+土壤、清水)二因子设计,探讨薇甘菊根、茎...
关键词:薇甘菊 营养繁殖 不同生长期幼苗 生物量分配 
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发生与危害特点被引量:32
《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第2期554-561,共8页申时才 张付斗 徐高峰 李天林 吴迪 张玉华 
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国-东盟重大农业外来有害生物与防控平台"(2011DF B30040);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04)
云南省农科院环资所杂草研究室于1996年至2010年间开展了云南农田杂草的野外调查,共发现云南外来入侵农田杂草有186种,隶属41科,122属。外来杂草数量最多的是菊科和禾本科,分别有37种和35种,数量较多的科有豆科19种,苋科12种,茄科9种,...
关键词:云南 农田 入侵杂草 发生与危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