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亮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湘语方言赣语方言语音长沙方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大众文艺(学术版)》《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汉语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我国地域过渡地带文化交融的三个主体被引量:1
《求索》2013年第4期253-255,共3页彭红亮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哲社领[2010]21号)(2010YBB174)
当两种文化相遇、碰撞,往往不会泾渭分明地在一个地域画出一条清晰的分水岭,会呈现出并存、融合特点。受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种群分布、经济辐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文化有强弱势之分,强势的文化可能在该地区影响地方语言、人口流动...
关键词:地域文化交融三个主体 
广西湘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被引量:5
《汉语学报》2012年第4期59-63,96,共5页罗昕如 彭红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湘语在广西境内的接触与演变研究”(编号:10BYY02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湘语的跨省界研究”(编号:07YBA039)的阶段性成果;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重点学科资助
广西湘语的反复问句可以不用否定词,采用动词或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形成重叠式反复问句。该问句构成形式多样,由正反问句中否定词的脱落而形成。广西湘语的重叠式反复问句及当"不"讲的"很"/"肯"来源于湖南永州方言。
关键词:广西湘语 重叠问 正反问 
湘赣过渡地带语音研究初探——长沙县黄花镇与浏阳市永安镇方言语音对比研究
《科教文汇》2012年第25期90-91,共2页彭红亮 
本文通过考察黄花镇、永安镇方言语音,初步探索湘赣方言交界地带的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规律。
关键词:过渡地带语音 黄花镇方言 永安镇方言 
湘赣过渡地带语音研究初探(三)——湘方言对浏阳城关镇方言的影响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84-85,共2页彭红亮 
本文通过考察浏阳城关镇方言,探索湘方言对浏阳赣方言的影响及其成因。
关键词:湘方言 赣方言 浏阳城关镇方言 
从《马桥词典》看方言文化魅力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3期94-94,共1页彭红亮 
一、《马桥词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大批量的方言来阐释文化魅力的文学作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人们又常常忽略最能表现地域文化载体的方言——以为乡俚俗语实在难登文化之大雅之堂,殊不知"大俗"即"大雅",民间俗语里蕴藏的是民...
关键词:马桥 文化心理 韩少功 作品语言 民间俗语 地域文化 实在难 生存哲学 方言词语 七贤 
韩剧热见证中国文化的魅力被引量: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9期148-148,共1页彭红亮 
本文从近年风靡中国的韩剧中发现,韩剧的美丽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韩剧 见证 中国文化 魅力 
小议长沙方言中的“巫鬼”文化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12期98-98,共1页彭红亮 
本文从长沙方言中领略南楚"巫鬼"文化的特点,并初步探讨其成因。
关键词:长沙方言 “巫鬼” 文化 
浅议长沙普通话的“韵味”
《湘潮(理论版)》2010年第6期7-7,10,共2页彭红亮 
本文从长沙方言声韵调与普通话声韵调比较入手,探讨长沙人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关键词:长沙方言 普通话 声韵调 
杜甫早年诗歌的阳光色彩
《时代文学》2009年第15期58-59,共2页彭红亮 
本文从杜甫早年诗歌中发现,杜甫的诗歌风格并不仅限于沉郁顿挫,其实其风格是多样化的,他的很多诗呈现出阳光色彩。
关键词:杜甫 早年诗歌 阳光色彩 
浅析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审美情感——再读《荷塘月色》
《科教文汇》2009年第19期232-232,共1页彭红亮 
本文从分析《荷塘月色》的"不平静"之说、清晰的物我两重境界、圆满的结构形式、对女性美的由衷欣赏等发现,《荷塘月色》其实体现了中国男性知识分子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荷塘月色》 男性知识分子 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