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程

作品数:8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叶锈病叶锈菌毒性小麦叶锈菌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中国农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被引量:3
《植物病理学报》1995年第4期297-300,共4页陈万权 胡长程 晏思白 庞家智 孙荣锦 
1990~1993年间,引用中国春全套单体系列和抗叶锈病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为材料,采用单体遗传分析和基因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小麦品种北京837抗叶锈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研究,明确其对生理小种叶中1号的抗性系由分别位于染色体1...
关键词:小麦 叶锈病 抗锈性 基因 染色体定位 
1990—1993年我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特点研究被引量:6
《植物保护学报》1994年第4期289-295,共7页陈万权 晏思白 胡长程 谢水仙 
1990—1993年共鉴定了来自全国18个省(区)的496份叶锈菌标样。根据在全国统一的8个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划分为16个生理小种和10个未定型,其中叶中4号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60.5%,是目前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主要对象。其次是叶中34号、叶中...
关键词:小麦 叶锈菌 小种动态 致病性 
我国小麦叶锈菌鉴别寄主抗性基因的推导被引量:10
《植物病理学报》1994年第2期181-184,共4页杨文香 朱之堉 王焕如 胡长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研究用40个小麦叶锈菌的单孢培养物和21个已知Lr单基因系对我国新旧沿用的16个叶锈菌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进行了推导。结果指出这些鉴别寄主含有Lr1、3、13、14a和26等抗性基因。 基因分析表明,原用鉴别寄主鉴定小种的结果不能反映抗...
关键词:小麦 叶锈病 抗性育种 
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毒性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植物保护学报》1994年第2期103-107,共5页陈万权 胡长程 谢水仙 
利用29个抗秆锈病小麦单基因系(或近等基因系)对来自我国云南、陕西、辽宁、四川等16个省(区)的74个菌株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我国小麦秆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毒性因子、毒性值和毒性基因组合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毒性基因V6、V7b、...
关键词:小麦 秆锈菌 单基因系 毒性 基因 
中国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分析被引量:13
《中国农业科学》1993年第2期17-23,共7页陈万权 胡长程 张淑香 
1986-1991年间,利用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鉴别寄主,首次采用毒性基因频率、毒性因子(FV)、毒性值(VV)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反映群体水平的参数,对我国小麦叶锈菌的毒性基因结构、频率、时间动态、空...
关键词:小麦 叶锈病 毒性 分析 
我国25个小麦品种抗秆、叶锈基因初步分析被引量:8
《植物病理学报》1992年第4期369-375,共7页胡长程 陈万权 
本文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我国25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材料抗秆、叶锈菌的基因型。在供试的19个抗秆锈基因中,推导出了Sr5,Sr6、Sr7b、Sr8a、Sr9b、Sr31等6个基因,分布在20个小麦品种中;在14个抗叶锈基因中,推导出了Lr1、Lr2C、Lr10...
关键词:小麦 品种 抗性 叶锈菌 基因 
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分析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1991年第1期53-57,共5页胡长程 
用40个近等基因系(near-isogenic line)对我国小麦秆锈菌的毒性进行了测定。按照美国禾谷类锈病室(Cereal Rust Laboratory)规定的密码(Code)命名的系统,小种HKR是最普通的毒力组合;占全部70个标样、127份菌株的33.1%。第二个优势小种是...
关键词:小麦 小麦秆锈菌 毒性分析 
我国小麦秆、叶锈菌毒性分析被引量:5
《植物保护》1990年第6期24-25,共2页胡长程 陈万权 张淑香 
小麦秆、叶锈菌生理小种研究在国内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对监测病原物的组成、变化和分布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病害流行预测、抗病性鉴定及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从50年代起,各主要锈病研究国家先后将锈菌生理小种消长和抗源变...
关键词:小麦 秆锈菌 叶锈菌 毒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