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

作品数:30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更多>>
发文主题:武则天故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失地农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安阳师范学院学报》《乾陵文化研究》《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武则天星象“心月狐”的文化意蕴被引量:1
《乾陵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37-43,共7页韩林 
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把武则天写成天星心月狐下凡。由于隋炀帝在阴曹控告李渊、李世民父子犯上作乱,篡夺了大隋的江山,为了彰显报施,上天派遣天魔心月狐投胎为唐家天子,消此罪案。把人物的命运与星宿联系在一起,是古代小说常见...
关键词:武则天 李渊 《镜花缘》 李汝珍 隋炀帝 李世民 古代小说 星宿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精神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年第4期23-26,共4页江红春 韩林 
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8BSH011;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2018年度课题,项目编号:2018dlskyb162。
通过发放问卷、社区座谈、走访观察等方式对城镇化后失地农民的精神状况进行考查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及创新不足;沟通渠道不畅通,基层工作人员不专业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失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规划和补偿保障制度...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精神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下失地农民的心理调试被引量:1
《理论界》2019年第11期70-74,共5页韩林 
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失地农民的精神重塑研究”(项目编号:L18BSH011);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院) 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大连动迁居民的心理调试研究”(项目编号:2018dlskyb162)的研究成果
失地农民由于骤然失去土地,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心理问题,这在回迁区表现得相对明显。如坐吃山空现象、骗局盛行现象、迁居后的不适应现象等。根据马斯洛的理论,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农民调适生存状态,保障其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 拆迁 失地农民 精神 心理 
乡村振兴战略下失地农民的精神重塑
《大连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92-96,共5页韩林 
2018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失地农民的精神重塑研究”(L18BSH011);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2018年度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大连动迁居民的心理调试研究”(2018dlskyb162)
城镇化进程中,占地拆迁对农民精神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失地农民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现象,主要包括开荒种地现象、无业游民现象、非理性消费现象、从民居到楼房转变的不适应现象等。土地情结、安土重迁的心理、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拆迁 失地农民 精神 心理 
武则天故事的研究回顾及其前景展望——以中国叙事文化学为依据被引量:1
《天中学刊》2018年第6期22-25,共4页韩林 
武则天故事的研究文献具有材料的多样性、流传的广泛性、内涵的丰富性三个特点。20世纪以来武则天故事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叙事文化学可以为武则天故事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察,能更...
关键词:武则天故事 综述 前景 叙事文化学 
满族民间故事的诚信观
《大连干部学刊》2017年第3期53-55,共3页韩林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当代教育价值研究"(课题编号:JG14DB036)阶段成果
诚信的古今涵义不尽相同,古代的诚信除了真挚不欺、严守承诺外,还包括仁德、讲义气、感恩等内容。满族民间故事中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君臣情、父子情、夫妇情、兄弟情、友情等五个方面。与汉民族相比,满族的诚信观在表现领域、表现空间、...
关键词:诚信 满族 民间故事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大连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131-134,共4页韩林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JG14DB036)
满族民间故事凝聚着满族人特有的智慧、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是满族文化的载体。满族民间故事对于人们认识、了解满族具有不可替代的认知作用;对于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生态伦理意识及健康的心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思想...
关键词:满族 民间故事 教育作用 
第二届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6年第9期224-224,F0003,共2页韩林 
2016年8月9-11日,第二届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锦州市召开。会议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社科联等联合主办,由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中国武侠文学学会、渤海大学文学院、大连大学科技处等承办,收到论文80余篇,60余位...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 武侠文学 文学叙事 大连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学术文摘 《文学遗产》 期刊界 
明清小说艳情化武则天的原因浅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年第8期113-115,共3页韩林 
大连大学青年博士专项基金(2014YW11)
明清时期武则天被艳情化,其原因大约有三个层面。一是文化学层面,武则天的个人魅力。包括历史人物,史传传统;帝王地位,女性身份;文学传统,惯性作用等。二是社会学层面,明代的社会氛围。包括统治阶级的影响;晚明思潮的冲击;商品经济的影...
关键词:武则天 艳情 原因 
明清叙事文学中武则天的明君形象与女性心态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32-35,90-91,共4页韩林 
大连大学青年博士专项基金项目"‘他者’镜像中的武则天形象及其文化意蕴"(批准号:2014YW11);大连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武则天故事的文本演变与文化内涵"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武则天明君形象,表达了古代女性参与社会事务的愿望。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明君形象、开设女科、任命女官、为女性翻案等方式,为女性的参政理想虚拟了实现的途径。但这并不是此类小说要表达的主流观点,只不过是男...
关键词:明君形象 开设女科 任命女官 为女性翻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