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红

作品数:14被引量:42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施氮量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底追比例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农业知识》《农业工程学报》《基层农技推广》《麦类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玉米—大豆不同田间配置和耕作模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6期83-87,共5页颜红 张静 丁秀蕾 张建朋 栾培军 
为探明玉米大豆不同间作配置和耕作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优化黄渤海地区适宜推广的玉米大豆耕作间作模式,本试验设置了常规耕作(灭茬)下玉米净作(Sm)、大豆净作(Ss)、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常M2∶S2)、间作2行∶4行(常M2∶S4)...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 产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不同夏玉米新品种生育时期、抗逆性及产量展示筛选试验被引量:5
《农业科技通讯》2023年第5期49-52,共4页颜红 陈康 王永丽 
本试验以近年来审定的9个夏玉米新品种及对照品种金海518为参试材料,展示、对比各品种在烟台市的生育时期、抗倒伏性、抗病虫性及产量等综合性状,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丰产抗逆优良夏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在2022年的气象条件下...
关键词:夏玉米 新品种 生育时期 抗逆性 产量 
龙口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现状与思考被引量:5
《农业知识》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颜红 丁秀蕾 
玉米是我国主粮作物之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二者的争地问题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突出矛盾。2022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广具备高产出、机械化、可持续等优点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所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的是...
关键词:绿色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设备 镶嵌结构 国家粮食安全 机械化作业 技术应用现状 合理调整 龙口市 
龙口市小麦品种展示试验分析被引量:1
《基层农技推广》2015年第11期15-16,共2页张建朋 颜红 栾培军 
为了进一步比较评价各品种的综合性能,山东省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济麦22、青农2号等7个小麦品种与山东省龙口市小麦主栽品种烟农15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在前三位的品种依次为青农2号、烟2415、济麦22,青农2号不仅比对照"烟农...
关键词:品种展示 分析 青农2号 
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示范应用效果被引量:9
《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11期90-91,共2页王绍武 李青 颜红 叶明国 
山东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助
采用田间示范试验研究了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施肥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比常规施肥能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玉米增产895.5 kg/hm2,增幅为9.3%;经济效益增加1 820.1元/hm2。
关键词:玉米 缓控释肥 种肥同播 机械化技术 
龙口市高肥地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2014年第4期31-32,共2页颜红 栾培军 
针对山东省龙口市粮田地力不断提高,小麦出现冬前旺长、春季郁闭倒伏、产量不稳的现象,提出在高肥地块采用推迟播期、轻施底氮肥,改冬水为空浇返青水,4月下旬追施春肥同时浇旗叶露尖水的栽培技术,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高产稳...
关键词:小麦 高产稳产 栽培技术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赵华桐 周舫 颜红 栾培军 张建朋 冯宇鹏 陈国庆 宁堂原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07;2011BAD21B06);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0876;31101127);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共同资助
试验设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大田中,在常规耕作、旋耕、耙耕和免耕4种耕作方式下分别设置秸秆还田与不还田两种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与否对小麦、玉米收获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淀粉累积的影响。结果表...
关键词:耕作 秸秆还田 小麦 玉米 糖类 产量 
高产创建示范区小麦秋种需注意的问题
《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第9期31-31,共1页张铭浩 杨晶 颜红 
山东省龙口市粮田素以精种高产著称,自承担“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以来,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的科学部署下,出现了一系列高产典型,万亩示范区产量达9000公斤/公顷以上,起到了高产创建以点带面的作用。
关键词:示范区 秋种 小麦 龙口市 山东省 粮田 麦高 公顷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1
《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第5期95-98,共4页马兴华 于振文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6);"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BA516A12)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的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底追比例均为5:5,处理2(纯氮施用量为168kg/hm^2)与处理1(纯氮施用量为240kg/hm^2)比较,处理2成熟期植株中土壤氮素的积累...
关键词:冬小麦 施氮量 底追比例 氮素利用 土壤硝态氮含量 
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3
《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第4期630-634,共5页马兴华 于振文 梁晓芳 颜红 史桂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6);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2BA516A12).
研究了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和底施追施比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计算了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氮素的表观盈亏量.结果表明,与氮肥分期施用处理比较,氮肥全部用于拔节期追施处理降低了拔节期之前的土壤硝态氮含量...
关键词:施氮量 底施追施比例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籽粒产量 籽粒蛋白质含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