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精神还乡小城文学乡下文化视阈审美选择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新文学评论》《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一曲乡村女性命运悲剧的挽歌——论《玉米》中的“性与权力”叙事被引量:1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年第4期50-52,共3页何丹 
毕飞宇的《玉米》描写了玉米、玉秀,以及玉秧这三位农村少女的不同人生,三部曲讲述的是三个人的故事,包含的却是作者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反思。《玉米》中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关键词:性与权力。在权力叙事和大量的性描写中,《玉米》深刻地...
关键词:权力空间 性描写 女性形象 女性命运 
知识分子的存在性焦虑——《废都》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比较研究
《新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83-90,共8页何丹 
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之始,知识分子就作为文学书写主体与书写对象的双层身份存在,从二十年代鲁迅、郁达夫到三十年代的丁玲、柔石再到四十年代的钱钟书、师陀,知识分子或是以一个'返乡者'的身份审视传统,或是以一个'边缘人'的姿态...
关键词:知识分子 姿态 柔石 市场经济 世纪 书写 身份 师陀 
个体论的集体意识:从认知分析到规范分析被引量:3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57-61,共5页何丹 
集体意识和集体行动有其本体论地位。描述这种现象的最明显的挑战是个体论的指责。诉诸个体的认知状态的集体意向性描述既避免了个体论的指责,又阐明了集体意识的本体论地位。从认知分析到规范分析是集体意向性概念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集体意识 个体论 规范性 
意义在不在头脑中——略论普特南的语义外在论被引量: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第4期4-8,共5页何丹 陈群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研究"(08CZX014)
传统的指称理论认为意向性是指称的关键,即意义内在于人的思想。对此普特南提出了反对意见,他通过孪生地球等思想实验来说明心理表征不是指称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其功能主义的反思,他认为心理表征甚至也不是指称的必要条件,他的"语言社会...
关键词:普特南 意义 外在论 指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