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和

作品数:34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免疫组化皮肤肿瘤病理学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病毒学报》《广东医科大学学报》《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实用肿瘤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颗粒状角化不全一例被引量:3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9年第12期807-809,共3页王震英 徐秀莲 刘季和 孙建方 
患者女,31岁,左腋窝红斑、糜烂、痒23年。体检:左腋下可见近环形红色斑片,约8cm×10cm,皮损中央淡紫红色粟粒大棘状丘疹,不完全融合形成斑块,皮损外周红斑表面轻度糜烂、渗液,散在少量米粒大脓疱,部分区域可见瘢痕;全身其他...
关键词:角化不全 透明素 病理学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年第2期163-164,共2页许昌春 张怀亮 岳晓玉 靳培英 刘季和 
关键词: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误诊 带状疱疹 组织病理 
体癣型皮肤链格孢病1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年第2期169-170,共2页沈永年 吕桂霞 陈伟 吴秋菊 刘季和 刘维达 
关键词:真菌学检查 治疗 体癣型皮肤链格孢病 
国外新病名介绍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第3期211-212,共2页耿建丽 刘季和 
关键词:皮肤病 新病名 国外 
发育不良痣恶变伴转移一例被引量:6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第6期442-442,共1页曾学思 刘季和 郭辉 罗公超 方方 
关键词:发育不良痣 恶变 肿瘤转移 病理学 
用于美容防止皮肤老化的活性成分与新技术载体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9年第5期328-329,共2页Pier.,MP 刘季和 
关键词:皮肤老化 美容 美容化妆品 新技术载体 
恶性黑素瘤病理诊断现状被引量:8
《实用肿瘤杂志》1998年第6期325-327,共3页孙建方 曾学思 杨海平 刘季和 
诊断恶性黑素瘤(下称恶黑)时首先要强调肉眼病理变化,然后是扫视镜头及高倍镜下所见,最后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但有些疑难病例仍需要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定量形态学、甚至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研究。一、肉眼病理变化检查肉眼...
关键词:黑素瘤 恶性肿瘤 病理诊断 
69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分析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8年第4期7-8,共2页范敏 席丽艳 刘季和 
为了解深圳地区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发病状况,我们总结了1996年3月至1997年11月间我门诊部就诊的698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病人,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作一简单小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 宫颈炎 泌尿生殖道病原菌 流行病学 
树实验麻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年第4期258-260,共3页王荷英 刘季和 喻林冲 施美琴 张伟云 王红春 李阿梅 高新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为了探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作为实验麻风新模型的可能性,我们用人麻风杆菌(5.0×104~2.67×107)经静脉、前后足垫、鼻、耳皮下和睾丸内不同途径接种10只树。从感染到剖杀时间为373~786天,平均感染期...
关键词:麻风 麻风分支杆菌 树QU 组织病理学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5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年第1期18-19,共2页孙建方 刘季和 李明发 麻晓迁 桑红桂 李阿梅 是元甫 高新元 
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原位分子杂交以及PCR检测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意义孙建方,刘季和,李明发,麻晓迁,桑红桂,李阿梅,是元甫,高新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邮政编码210042)尖锐湿疣(CA)是HPV引起的一种性...
关键词:尖锐湿疣 组织病理 诊断 免疫组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