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红

作品数:28被引量:347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证人作证刑事诉讼刑讯逼供案专家证人证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坛》《中国改革》《政法论丛》《中国监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杀光所有的律师被引量:1
《晟典律师评论》2007年第1期288-291,共4页吴丹红 
美国有一个经典的笑话,讲到律师。外科医生、建筑师和律师三方展开一场激烈辩论:什么职业最古老?外科医生说:'外科医生当然是最古老的职业,上帝就是外科医生.
关键词:辩论 律师 美国 杀光 职业 经典 建筑师 笑话 
鸡肋:中国式陪审被引量:3
《中国改革》2007年第7期62-63,共2页吴丹红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2005年5月1日施行。在实施两周年的今天,回归程序法的视野,再度省察中国式陪审制度,我们发现,新施行的人民陪审制度,在...
关键词:人民陪审员制度 中国式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人民陪审制度 《决定》  会议通 程序法 
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被引量:70
《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130-137,共8页吴丹红 
我国陪审制度改革之后,不仅原有的一些问题没有完全厘清,相反还陷入了新的矛盾之中。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权力、任务、价值、性质等方面,都存在着误区,阻碍了陪审制度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正视陪审制度功用与现...
关键词: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法官 司法民主 政治权力 
举报人法律保护的实证研究——从检察机关与举报人的关系切入被引量:10
《法治论坛》2007年第2期29-53,共25页吴丹红 
<证人保护制度研究>的一部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十八批)资助项目(编号:2005038030)。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举报人的处境比较尴尬。在与检察机关的纠葛中,举报人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一些基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举报人的生存状态。举报人的人权保障本身就是检察机关执法中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自身需要对如何保护举报...
关键词:举报人 检察机关 保护 激励 实证研究 
证据法学研究的迷思——在西方样本和中国现实之间被引量:1
《政法论坛》2006年第6期17-21,共5页吴丹红 
关键词: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研究 证据学 样本 西方 中国人民大学 证据法学 科学研究院 
证据法的批判与建构——边沁的证据法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10
《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6期706-717,共12页吴丹红 
边沁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而且在证据法学上著述颇丰,他激烈批评当时的英国证据制度,主张废除证据排除规则,提倡广泛而公开的交叉询问,并提出了证据法成文化的构想。作为证据法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些思想对于英美证据法产生了一定的影...
关键词:边沁 功利主义 证据 证据立法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被引量:14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07-114,共8页吴丹红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十八批)资助项目(编号:2005038030)
通过对某些中级、基层法院证人作证情况的调查,发现法院在对待证人问题上同样存在一定的责任,而其深层的原因却在于诉讼体制和司法组织结构的羁绊。要在司法的场景中实现证人作证制度的良性循环,法院可以在自身权力范围内通过更公正合...
关键词:法院 证人 权力 权利 实证研究 
律师执业保密义务的困局
《律师与法制》2006年第6期34-34,共1页吴丹红 
涉嫌抢劫的张某,聘请我的一位朋友吴律师为其辩护人。在两人的接触中,张某告诉吴律师,两年前他还曾参与了一家银行的抢劫,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在审判过程中,张某却拒绝承认抢劫银行,控方所掌握的证据显然不足以获得指控成功。请问...
关键词:律师执业 保密义务 审判过程 委托关系 张某 抢劫 辩护人 作证 委托人 银行 
角色、情境与社会容忍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刑讯逼供被引量:47
《中外法学》2006年第2期147-169,共23页吴丹红 
美国福特基金资助的"反酷刑与中国刑事司法改革"课题的部分成果。
2005年对于中国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来说,是颇为尴尬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因为刑讯逼供的丑闻身陷舆论的“唾沫”中。1月23日,河北唐山七民警刑讯逼供案开庭审理,作为主犯的某公安分局局长、副局长均被判刑讯逼供罪;...
关键词:刑讯逼供案 法社会学 容忍 中国公安机关 刑讯逼供罪 侦查部门 开庭审理 公安分局 副局长 舆论 
面对中国的证据法学——兼评易延友《证据学是一门法学吗》被引量:14
《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105-118,共14页吴丹红 
通过对证据学和证据法学历史分野的考察,可以发现诸多学者曾经对证据法学独立作出的努力,证据法学独立于证据学以及程序法学是一个基本的趋势。回顾我国从1930年到2005年证据法学的起步、发展、挫折到恢复的历程,虽然有不同时代的学者...
关键词:证据法学 证据学 研究对象 独立学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