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惠杰

作品数:18被引量:7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知识分子形象建国后镜像流行文化祭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文学(上半月)》《电影文学》《当代电视》《文艺争鸣》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人的最基本层面“精耕细作”——雷平阳阅读札记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7年第5期165-170,共6页季惠杰 
评论家谢冕在《一个世纪的背影一中国新诗1997—2000》一文的结尾这样说:“多灾多难的20世纪已经过去,那些为中国的命运祈祷和奋斗的大师也已走远。他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一片空旷。在这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欢乐今宵’,我们将用...
关键词:精耕细作 雷平阳 札记 阅读 中国新诗 20世纪 评论家 
基于文化语境的中国语文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6Z期161 163-161,163,共2页季惠杰 
吉林省教育规划课题的结项成果,课题题目为:文学理论对新课标语境下中学语文教师的工具意义研究
对语文工具论的片面强调导致了学界常常依据有用性来解读语文,致使语文教育与实践并不令人满意。语文改革是使语文回归到教会学生思想并表达思想的元点上,为此,本文主张各级各类语文教育都要把成长语文、单纯语文、适度语文的理念贯彻...
关键词:工具 弊端 突围 元点 
从政治到乡愁——美食在当代文学中的记录功能
《艺术品鉴》2015年第2期347-347,352,共2页季惠杰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吉教科文合字【2011】第288号,项目名称为:大众文化的视觉景观与叙事策略
20世纪80年代小说的《美食家》、《绿化树》中,"美食"被赋予沉重而严肃的政治使命,成为社会现实矛盾、主义与理想的隐性言说。《舌尖上的中国》又将"美食"引向文化的高雅殿堂,创造新鲜、神秘、美轮美奂的国家修辞体系,赢得主流文化与普...
关键词:美食 政治 文化 国家修辞 虚假传奇 
纪录片《发现龙潭山》的美学解读
《当代电视》2014年第3期98-99,2,共2页季惠杰 陈洁 
由吉林市电视台拍摄的三集大型高清人文纪录片《发现龙潭山》,其内容是吉林人讲述吉林本土的历史故事,可以说,这故事讲得真,讲得美,讲得余音绕梁。千百年的历史充盈在龙潭山的鸟鸣叶脉中,流淌在松花江雾霭流水里。山因水而俊朗,...
关键词:人文纪录片 龙潭 美学解读 历史故事 拍摄手段 吉林市 三维动画 有效参与 
镜像农民的隐性书写
《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1期139-142,共4页季惠杰 
电影总是要以银幕手段再现有关现代民族国家及其权利的运行方式,以感性的画面表现鲜活的社会现实。建国60年,镜像农民走过了与国家体制的蜜月期,与政治、政策的裂痕期,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陌生期。在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的关键时...
关键词:镜像农民 包装 他者建构 灰尘精灵 
镜像知青:模式化写作中的祭品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10年第20期24-25,共2页季惠杰 
作为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知识青年渐趋从社会的物质存在演变为精神存在。镜像知青成为中国演变过程的见证和载体。从初期知青题材影视剧的情感宣泄,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重返乡土,再到90年代从商业、娱乐视角出发的所谓审美诠释,...
关键词:他者 长子意识 平民视角 娱乐化写作 “符号知青” 
冯小刚电影的悖论叙事景观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10年第12期17-18,共2页季惠杰 
悖论是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格,是一种叙事结构的陈述模式:结局与期待相冲突的故事。冯小刚电影敏锐地捕捉、揭示了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难题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构成其电影艺术的悖论叙事景观:基于现实主义视角,庄重严肃地提出...
关键词:悖论 叙事 快适伦理 互文性 
木偶叙事——镜像儿童的文化读解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年第6期236-237,共2页季惠杰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意识形态以其极强的广延性和纵深性掌控人们的生活,作为人民电影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新中国儿童题材影片从一诞生就高扬社会学主义现实主义的大旗昂扬地走在康庄大道上。
关键词:儿童题材 镜像 新中国 影片 木偶 无产阶级革命 意识形态 文化读解 共产主义 学校教育 
《看不见的人》:遮蔽与祛蔽间
《长城》2010年第2期154-155,共2页季惠杰 曲绍明 
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几乎处处隐藏着寓意,段段包蕴着深刻的内涵。文章仿佛一个丰富的矿藏,吸引人们去探索,去挖掘,去做益心益智的游戏。可见,“怎么说”使平凡普通的“说什么”具有无穷的魅力。读小说、品人物、看世...
关键词:《看不见的人》 主人公 
当代都市婚恋剧文明元素的缺失被引量:1
《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19-20,共2页季惠杰 宁哲峰 
当代都市婚恋剧诗意地再现了当今中国家庭的真实存在状态,剧中",家"的道德伦理中心位置受到来自婚外情的强烈颠覆。从对婚外情的口诛笔伐,审美上予以道德审判再到默许,是观众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还是他们对婚姻有了宽容、对婚姻的本质有...
关键词:现代精神 婚外情 行动元素 精神奴隶 元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