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国

作品数:13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无直接利益冲突和谐社会政治群体性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改革与战略》《行政论坛》《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防范与化解机制探索——基于协商民主与协商治理视角的分析被引量:9
《行政论坛》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何红彬 张俊国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是近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矛盾形式,暴露了我国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构建与完善协商治理机制,在国家...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 群体性事件 协商民主 协商治理 
略论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及当代启示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6期47-50,共4页张俊国 刘耀 
毛泽东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从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开始萌芽,经过《农村调查》和《第二次苏维埃全国大会上的报告》的发展,到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阶段基本成熟。扫除文盲是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和根本保障。毛...
关键词:毛泽东 农业思想 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无直接利益冲突”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被引量: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5,共5页张俊国 杨莉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也日益增多,这与我们当前构建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必须通过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和谐文化...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 群体性事件 和谐社会 
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以完善政府危机管理被引量:3
《商业时代》2009年第24期66-67,86,共3页杨莉 张俊国 
完善政府危机管理,必须用全新的思维重构应急管理体系。文章指出,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创新政府管理理念,构建信息网络应急响应,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将信息化应急体系纳入国家应急体系,能够推动政府的职能改革和管理创新。
关键词:政府 信息化建设 突发事件 应急体系 危机管理 
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机理及实现途径
《学术论坛》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杨莉 张俊国 
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哲学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和工作路线。通过对当前限制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因素分析,提出了实现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机制与途径,即在利益表达机制上,保障公民的...
关键词:改革成果 人民共享 实现途径 
我国社区信息化构建模式探究被引量:6
《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杨莉 张红星 张俊国 
甘肃省软科学规划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区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4RS045-A65-039)
社区信息化的构建模式决定了其能否可持续地满足社区以及居民的需求。文章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揭示了我国社区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以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科学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 构建模式 
对从单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经济——政治双向体制改革转变的考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41-42,共2页张俊国 杨莉 
30年前的1978年是激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年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由此开始,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新的...
关键词: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三十年 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 
近年来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研究综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9-10,共2页张俊国 杨莉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近年来我国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矛盾形式,引起了党政干部和人们普遍关注,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形成原因、特点、社会影响以及防范与化解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许多...
关键词:我国 无直接利益冲突 研究综述 
从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理性看待大部门体制改革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第2期10-12,共3页张俊国 杨莉 
政治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本质,政治体制文明则是政治制度文明的"保护带"。政治文明的可借鉴性要求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要积极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政治文明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借鉴产生于西方国家、体现人类政治文明的大部门体制时,要...
关键词:政治文明 大部门体制 改革 
对“法律信仰”的批判被引量:1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张俊国 
"法律信仰"这一命题是国内学者对伯尔曼教授本义的误解。我国建立法治的途径不能依赖法律信仰,中国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是树立法律信念、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权威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倡导"法律信仰"会使国家法律丧失不断改革、完...
关键词:法律信仰 批判 法治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