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云

作品数:13被引量:13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社区服刑人员实证研究社会融入社会工作逻辑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家文化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模式研究
《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2年第2期124-142,共19页杨彩云 王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循证社会工作本土知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20CSH087);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2022ESH006)的阶段性成果。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由于中西社会结构之异,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对本土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效能受限,亟须构建更适合我国家文化传统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模式。该模式以家庭驱动为本,以家文化为问题分...
关键词:家文化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 家庭驱动 
个人治疗与结构变革:保守与批判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践被引量: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00-108,共9页李伟 杨彩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青年基金(19YJC840018)“社会工作中个人治疗与社会变革的争议及整合研究”。
社会工作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指导理论的差异显著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具体而言,保守理论倾向于将案主的问题归因于个性、心理、意志等个体层面,并运用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法实现个人治疗;批判理论则是将案主的困境归...
关键词:保守理论 批判理论 个人治疗 结构变革 
市场化与社会工作的“去社会化”——基于美国社会工作的考察被引量:2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年第5期38-45,共8页李伟 杨彩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均衡及社会工作干预研究”(16CSH06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工作中个人治疗与社会变革的争议及整合研究”(19YJC840018)
社会工作的市场化包括准市场和纯市场两种模式,前者是指政府购买服务,后者是指私人实践。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时代,社会工作的市场化趋势日益严重,它导致专业的实务活动倒向了个人治疗,抛弃了社会变革,即社会工作的“去社...
关键词:社会工作 市场化 政府购买服务 私人实践 去社会化 
专业主义还是反专业主义:社会工作界的百年话语争议被引量:10
《社会工作》2018年第4期27-36,110,共10页李伟 杨彩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均衡及社会工作干预研究”(编号:16CSH066)
自19世纪末发源以来,为了摆脱由慈善志愿事业带来的不专业形象,新生的社会工作扬起了专业主义大旗。由于个案工作与专业主义的本质(科学主义等)相符,专业主义引导下的社会工作走向了去社会化,即沉迷于个案工作、个人治疗,抛弃了社会变...
关键词:社会工作 专业主义 反专业主义 个人治疗 社会变革 
流动性体验与差序化认同: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实证研究被引量:7
《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83-90,共8页杨彩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均衡及社会作干预研究"(项目编号:16CSH066)的阶段性成果
社区服刑人员具有"服刑人员"和"社区成员"的双重身份,两者之间的内在张力使他们存在明显的身份困惑和认同危机。基于结构与行动互构的视角,探讨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建构过程,以及他们对此的感知、理解和回应。研究发现:在制度空间,社区...
关键词:身份认同 流动性体验 差序化认同 社区服刑人员 
需求治理:城镇住房政策发展的理念转型被引量:4
《学术论坛》2017年第5期77-83,共7页赵方杜 杨彩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适应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消费研究"(12CSH031)
需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得我国城镇住房政策在从福利化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身份管理"向"需求治理"转变的趋势,并表现为居住权益兜底与需求抑制、居住消费倡导与需求引导...
关键词:身份管理 需求治理 住房政策 社会权利 
制度约束下社区服刑人员的“守法逻辑”及社会工作介入被引量:6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33-40,共8页杨彩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均衡及社会作干预研究"(16CSH066);2016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空间;规训与主体性: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研究"(ZZssd15077);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文科一般项目"微观权力视角下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重构与社会融入研究"
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具有显著的二重性,他们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融入既要在日常生活领域实现再社会化,也要有效回应社区矫正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社区矫正制度具有惩罚性和福利性的双重属性,由此产生的规制效应...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 制度适应 守法逻辑 社会工作介入 
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被引量:7
《理论月刊》2014年第12期88-91,共4页杨彩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8);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作为其成功应对社会融入困境的一种能力、过程及其结果,在本质上是来自...
关键词:优势视角 社区服刑人员 抗逆力 
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0-20,共11页杨彩云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ZD148);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十多年来,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学界对这一制度的运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对上海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来剖析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女性和判处缓刑的...
关键词: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融入 精神健康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被引量:1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8,共8页杨彩云 高梅书 张昱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ZD14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刑释人员的社会适应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040268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
关键词:小组工作 社区服刑人员 角色认知偏差 动态需求 治疗元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