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辉

作品数:8被引量:10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X线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成像体层摄影术心率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肺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附212例分析)被引量:5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年第8期1129-1132,共4页郭章留 王林辉 蔡丰 张涛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肺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2例经MS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采用国际最新TNM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肺癌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第9期973-976,共4页张竹花 金征宇 张抒扬 林松柏 李冬晶 孔令燕 王怡宁 宋兰 王云 赵文敏 王林辉 张晓娜 张云庆 齐冰 徐凯 梁继祥 朱海峰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苗齐 方圻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被引量:22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年第8期1106-1109,共4页张竹花 金征宇 张抒扬 林松柏 李冬晶 孔令燕 王怡宁 宋兰 王云 赵文敏 王林辉 张晓娜 张云庆 齐冰 徐凯 梁继祥 朱海峰 牟文斌 张立仁 朱文玲 苗齐 方圻 
目的初步探讨高心率患者无需口服倍他乐克准备的双源CT冠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412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增强扫描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0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动过速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诊断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被引量:3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第5期577-580,共4页张燕 金征宇 齐振红 张竹花 赵文敏 王沄 朱海峰 梁继祥 王林辉 齐冰 陆菁菁 薛华丹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静脉造影(CTVPA)探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部位,并与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对照评价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方法临床怀疑肺栓塞(PE)的147例病人行CTVPA检查,以病人为单位计算两医师诊断DVT一致性...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血管造影术 CT静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64层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比较被引量:15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张竹花 金征宇 孔令燕 王怡宁 宋兰 王沄 王林辉 赵文敏 牟文斌 张立仁 李冬晶 林松柏 张抒扬 苗齐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8例16层螺旋CT和19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血管成像资料。结果64层螺旋CT对近端吻合口、搭桥血管本身、远端吻合口以及远端吻合口以远...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被引量:2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432-436,共5页秦明伟 钱家鸣 刘晓红 邱辉忠 潘卫东 王云 张云庆 牟文斌 梁继祥 朱海峰 王林辉 齐冰 赵文敏 金征宇 
目的 评价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大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对我院8l例患者(包括结直肠癌54例,腺瘤5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炎性肠病6例,其他15例)进行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表面阴影成像、透亮显示(rays...
关键词:X射线体层摄影术 结直肠肿瘤 炎性肠病 
支气管粘液嵌塞的放射诊断分析被引量:20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第4期263-266,共4页俞肖一 严洪珍 王同德 干春兰 刘维 王林辉 
目的探讨支气管粘液嵌塞的放射学表现,以求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28例患者均行标准后前位高千伏胸片,其中14例行胸部CT扫描,3例还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22例患者有咯出粘液栓病史;5例肺癌合并支...
关键词:支气管疾病 粘液嵌塞 CT 诊断 
颈胸交界区正常CT表现
《医学影像学杂志》1991年第1期10-12,60,共4页蔡丰 严洪珍 胡懋华 郑伟几 王林辉 孟春玲 傅永安 
报告50例正常人颈胸交界区横断 CT 扫描。男27例,女23例,8~78岁。分析结果表明,CT 扫描可清楚显示颈胸交界区主要结构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熟悉这一区域的 CT 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该区病变的基础。
关键词:颈胸交界区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