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建

作品数:9被引量: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揭河底起动水工模型更多>>
发文领域: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河南科技》《人民黄河》《水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黄河花园口河段设计水沙系列水位变化试验研究
《河南科技》2013年第6X期206-206,共1页顾志刚 赵新建 夏修杰 
在现状河道的地形边界条件下,利用设计的水沙系列,开展了黄河花园口河段水位变化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以上河段水位普遍降低,河床发生了冲刷,在流量1000m3/s时花园口以上河段的冲刷下降幅度较大,水位降低幅度达1.60m~3.08m,...
关键词:花园口河段 设计水沙系列 水位变幅 
黄河下游河道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人民黄河》2013年第4期1-2,21,共3页张林忠 乔景顺 赵新建 顾霜妹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裁弯比研究现状以及黄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裁弯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裁弯比是引河能否顺利冲开并达到分流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裁弯比愈大,引河过...
关键词:引河 裁弯比 分流 黄河下游 
透水桩坝对黄河下游河势控导效果被引量:7
《人民黄河》2011年第6期11-12,共2页刘燕 江恩惠 曹永涛 赵新建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
关键词:控导效果 河势 透水桩坝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效果评估被引量:5
《人民黄河》2010年第3期21-22,共2页张林忠 江恩惠 赵新建 
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XDS2007-11)
从河势流路稳定性和河床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对河势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经采用微弯型整治方案后,游荡型河段的主溜平均摆动范围逐渐减小,河流稳定性明显提高;每处工程稳定靠溜长度不小于2300 m、工程长4 500 m左...
关键词:整治效果 河道整治 游荡型河道 黄河下游 
黄河下游丁坝缩窄河道泥沙冲淤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9
《水利学报》2009年第6期688-695,共8页董年虎 赵新建 刘燕 顾志刚 
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裴峪至官庄峪丁坝缩窄河段,在河道不同位置布设丁坝,不同情况下丁坝相对长度(丁坝长度与原河道宽度之比值)对河道泥沙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沙运动要素变化受丁坝布设位置和长度等影响较大,随着丁...
关键词:黄河下游 缩窄河道 丁坝位置与相对长度 泥沙冲刷淤积 
黄河三湖河口河段水沙变化分析被引量:1
《人民黄河》2008年第11期33-35,共3页张清 江恩惠 张林忠 赵新建 
根据实测资料,对黄河三湖河口河段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①三湖河口河段来水来沙年内分配发生明显变化,汛期水量大幅度减少,形成了不利于输沙的局面;②水沙不断减少除与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外,主要受干流大型水库运用方式...
关键词:水沙变化 径流量 输沙量 三湖河口河段 黄河上游 
小浪底水库下游游荡性河段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4
《人民黄河》2000年第9期12-13,共2页张红武 刘海凌 董年虎 赵新建 李丙瑞 曹永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联合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9890200)
依据黄河动床模型相似律完成了小浪底水库下游游荡性河段模型的设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满足水流运动相似、阻力相似、泥沙运动相似、河床变形相似等条件,且通过验证试验选取的河床变形时间比尺与水流运动时间比尺基本一致,从而...
关键词:游荡性河段 模型试验 比尺 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人民黄河》2000年第8期38-39,共2页张红武 刘海凌 董年虎 赵新建 曹永涛 李丙瑞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8-92 8-0 2 -0 1);水利部重点研究项目
利用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动床模型开展了有小浪底水库调节 (调控上限流量为 3 70 0m3 /s)和无小浪底水库两种方案的试验。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将出现的变化。此外 ,还进行了小浪底水库 2 0 0 0年调控流量 2 0 0 0、2 60 0m3...
关键词:拦沙期 下游河道 模型试验 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下游特大洪水试验预测
《人民黄河》2000年第6期4-5,共2页张红武 刘海凌 董年虎 赵新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水利部联合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59890 2 0 0 )
在 1998年汛后河床边界条件基础上 ,增补 1999年汛前新建河道整治工程 ,利用小浪底至苏泗庄河段动床模型开展了“58修正型”洪水形势预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 ,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不容乐观 ,洪峰期间水位高、工程局部...
关键词:水库运用 洪水 河势 滚河 小浪底工程 黄河下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