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少波

作品数:18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胡旋舞壁画佛教转世风俗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知识》《西夏研究》《阴山学刊》《寻根》更多>>
所获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胡旋舞特征新论被引量:2
《唐史论丛》2017年第1期216-238,共23页冯少波 王毓红 
胡旋舞——'胡人旋转之舞',似乎无须再做解释。然而究竟什么是胡旋舞的问题并不简单。仅仅就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药师经变的一幅敦煌壁画是不是胡旋舞的问题,舞蹈史与敦煌学的专家就持续不断地争论了30多年。胡同庆、王义芝在《敦煌壁画'...
关键词:北壁 资料 敦煌 壁画 经变 
营造现实版的西天净土:敦煌石窟的性质
《西夏研究》2017年第1期101-113,共13页王毓红 冯少波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边陲。隋唐时期印度佛教业已衰落,西域诸国也在伊斯兰化,敦煌成为中原人营造西天的最佳选择。莫高窟位于三危山西端、大泉河西岸,其名意为"再无更高",符合西天特点。营造西天源于往生净土的佛教观念,"净土三部经"在敦...
关键词:西天 敦煌石窟 灵魂 覆斗顶 说法图 
佛教西天语境中的胡腾舞、胡旋舞与柘枝舞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45-57,共13页王毓红 冯少波 
胡腾舞、胡旋舞和柘枝舞的主旨均在表现佛教转世再生思想。胡腾舞为此过程第一个阶段,意在模拟飞天远道而来,投奔莲花,飞天即是漂浮在天空中等待转世的亡灵。该舞动作特点是腾空跳跃、翻滚和转动身体,故多以男性舞者表演。胡旋舞为此过...
关键词:胡腾舞 胡旋舞、柘枝舞 西天 佛教 
唐代三大胡舞中的佛教转世再生思想——以敦煌石窟佛教经变壁画为例被引量:3
《唐史论丛》2015年第1期247-273,共27页王毓红 冯少波 
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人文学通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2-GK110026
胡旋舞、胡腾舞和柘枝舞并称唐代三大胡舞。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将三舞归于"健舞"类。当代学者有人发现三舞之共性,将其归类合并研究,还有学者直接提出"唐代最流行的胡舞是《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包括...
关键词:经变 胡旋 胡腾舞 迦陵频伽 说法图 柘枝舞 净土变 敦煌学 北壁 兜率天宫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舞在中国1500年被误解的历史命运解析被引量:4
《西夏研究》2015年第2期88-98,共11页王毓红 冯少波 
史料证明,先有跳舞实践,后有胡旋舞名称。胡旋舞本为女性专业舞蹈,安禄山以肥胖老男之身跳胡旋舞,意在制造笑话。安史之乱后,由于事件的新闻效应和内容的戏剧化色彩,因而胡旋舞广为传播。学者们围绕敦煌壁画的乐舞图像是否为胡旋舞展开...
关键词:胡旋舞 安史之乱 敦煌壁画 化生 
祭祀中杆与甲骨文数字的来源被引量:1
《寻根》2015年第3期24-29,共6页王毓红 冯少波 
数字是人类所发明和使用的最主要的符号系统之一,文明古国凡有文字的也必有数字,各古国数字系统各具特色。中国古代从殷商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数字系统。然而,这些数字为何被写成如此模样?这等模样又由何而来?这却...
关键词:甲骨文 祭祀 数字系统 符号系统 文明古国 殷商时期 模样 
甲骨文“立中”与阴阳观念的起源被引量:3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57-61,共5页王毓红 冯少波 
甲骨文"立中"之"■",既表祭祀场地之"中央",又表光与影之"中界"。立中意在测影测风,以定时间风向,以备祭祀升烟。甲骨文金文阴阳均有■形,当为"中"字。金文简帛文有"昜侌"两符。昜字上日下隹结构正合"测日测风"之意,侌字上今下云结构正...
关键词:甲骨文 立中 升烟 昜侌 阴阳 
君子小人无恒界
《寻根》2014年第4期8-14,共7页冯少波 
君子小人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余英时先生在《儒家的君子理想》中称:君子小人"为其枢纽的观念","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在儒家观念里,有德之人被称为君子,无德之人则为小人,修德的最高理想就是成为君子。君子小人作为一...
关键词:君子小人 有德之人 余英时先生 儒家学说 修德 道德概念 儒家道德 冯道 假乐 小雅 
中国酒令风俗的文化解读
《寻根》2014年第2期46-51,共6页王毓红 冯少波 
饮酒与酒令 酒令是一种文化现象,因其浓厚的文化娱乐性而为大众所喜爱,成为雅俗共赏的游戏,几千年一直兴盛不衰。《酒令丛钞》收录历代酒令321种,分为古令、雅令、通令、筹令四大类。
关键词:文化解读 酒令 风俗 中国 文化现象 雅俗共赏 娱乐性 
“老天爷”的由来
《文史知识》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王毓红 冯少波 
“天公”一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书中记载:“齐郡临淄县昌兴亭长辛当一暮数梦,曰:‘吾,天公使也。’”《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以私己福,口蔑天公。”《晋书·五行志》京口民谣:“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天公诛谪汝...
关键词:后汉书 南匈奴 五行志 王莽 亭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