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勋

作品数:28被引量:9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市场化劳动生产率电信业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天津社会科学》《国际贸易问题》《当代财经》《经济问题》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年第2期34-46,共13页刘东勋 
已有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分别从区位论、空间经济学、比较利益理论等出发解释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可以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可以提供分散经济效应的解释,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提供新思路。采用1...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 区位论 空间经济学 比较优势 
河南省制造业的工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经济经纬》2015年第6期11-16,共6页刘东勋 李欣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36)
笔者根据2001年~2012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各行业的边际劳动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CL较低,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随着投资的增加,人均资本升高,会进一步提升边际...
关键词:工资 边际劳动生产率 相对劳动力成本 比较优势 产业转移 
中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35-43,共9页刘东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研究"(11BJL036)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内陆农区的工业化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市场发现与分工演进"(2010-JZ-021)阶段性成果;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学教育与中原崛起战略问题研究"(2006-JKGHAZ-018)阶段性成果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根据1997-2010年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的粮食播种面积排名和粮食产量排名的关系所做的分析表明,各地粮食产量主要受制于粮食播种面积,对1988-2011年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函数分析验证了此结果。那些地广...
关键词:粮食生产 生产函数 比较优势 
产业集群的新奥地利主义解释——以长垣县卫材产业为例
《现代商业》2012年第34期64-66,共3页刘东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研究>(11BJL036);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学教育与中原崛起战略问题研究>(2006-JKGHAZ-01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内陆农区的工业化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市场发现与分工演进>(2010-JZ-021);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开放中的价格感知和比较优势发现所诱致的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09RWZD01)
产业集群的关键特征是知识共享机制,产业集群的产生多是从开拓者的成功创业、社区的群众性模仿逐渐形成的。创业者往往是在开放条件下参与外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价格感知从而发现本地的比较优势和市场赢利机会,再返乡创业而取得成功。
关键词:产业集群 知识共享机制 新奥地利主义 
河南省市场化水平评价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第2期47-56,共10页刘东勋 武业君 陈春雷 胡宗海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市场化程度:产品和要素价格机制由市场调节的程度或受政府干预的程度;消费者和生产者独立决策的程度或受政府干预的程度;利率和汇率受政府干预的程度。根据200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我们计算出河南省的...
关键词:市场化水平 转型经济 河南省 
产业集群产生与演化中的知识共享机制——兼析河南长垣模式被引量:3
《学习与实践》2011年第12期44-51,共8页刘东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研究>(11BJL036);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学教育与中原崛起战略问题研究>(2006-JKGHAZ-018);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内陆农区的工业化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市场发现与分工演进>(2010-JZ-021);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开放中的价格感知和比较优势发现所诱致的内陆农区市场化与分工演进>(09RWZD01)的阶段性成果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产业集聚现象可以是产业集群,也可以不是,只有那些形成了知识共享机制的产业集聚区,才能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往往是从个别企业的成功创业、周边的群众性模仿逐渐形成的,而创业者...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知识共享机制 外部规模经济 
市场化诱导的内陆传统农区工业化启动机制
《大观周刊》2011年第39期1-1,47,共2页刘东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河南省教育厅社科规划项目,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
内陆农区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在开放经济中外部发达经济的示范和带动下,可通过参与外部经济活动而逐步“发现”本地资源潜在的比较优势,通过开拓者的创业成功产生的示范效应和群众性模仿,启动本地的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内陆农区 农村工业化 市场化 
论产业集群中的知识利用机制——一个综合性分析框架被引量:2
《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9期30-35,共6页刘东勋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陆农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研究"(2007FJJ03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黄河下游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路径研究"(06JJD770009);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内陆传统农区基于开放型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形成机制研究"(2007790013);河南大学重点项目"内陆欠发达农业开放型集群化经济发展模式研究"(05ZDRW003)的资助
从产业集群的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能够更清晰地懂得产业集群的本质属性在于其知识利用机制。产业集群内部的知识利用效率之所以更高,是因为区内人们具有一种便利于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机制,以及区内人群与组织之...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态能力 产业文化 社会资本 根植性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路径的动态规划模型分析被引量:1
《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刘东勋 崔宁 
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次改革,部分已经实现上市,其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政府的作用。本文提出政府的动态效用函数,政府在改革中会存在从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权重的转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就是政府效用函数结构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但历经...
关键词:国有银行 效用函数 效率 租金 动态最优化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年第2期117-125,共9页刘东勋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内陆农区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研究》(批准号:2007FJJ030);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内陆欠发达传统农业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黄河下游农区工业化与社会转型路径研究》(批准号:06JJD770009);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内陆传统农区基于开放型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系统形成机制研究》(批准号:2007790013);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经济学教育与中原崛起战略问题研究》(批准号:2006-JKGHAZ)的阶段性成果。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职工工资在全国属于很低的水平,经过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也大幅度提高。使用工业部门的人均产出、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各省份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的计量分析表明,在全...
关键词:河南省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产业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