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

作品数:18被引量:1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文化遗产》《民族艺术》《重庆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西之间的中国造纸术:问题意识与研究综述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60-68,共9页刘壮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之一,从东汉时期的"蔡伦术"到近代以来的"四大发明",再到当前成为学术热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命名与表述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对造纸术的文化认知和文化阐释。值得重视的是,在东西方话语交汇的当下,对造...
关键词:造纸术 中国历史 物的民族志 
遗产个案与文本表述——梁平造纸术调查报告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9-23,94,共6页刘壮 
重庆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下的‘盐丹走廊’文化线路研究”(项目号:2009XW11)的研究成果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正日益改变着传统文化的表述语境,“遗产”甚至成为一种新的话语霸权。在国家遗产的宏大叙事中,地方个案的特殊性以及与当地人生活方式的特殊关联逐渐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系统而被“书写”、被“转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述 梁平造纸术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再审视被引量:3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王勇 刘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TY050)
以吉尔兹为代表的阐释人类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发展的新方向,这一理论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理论工具,也为真正建立具有中国风味和中国气派的中国...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阐释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知识生产被引量:8
《民族艺术》2012年第1期51-54,81,共5页刘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化研究"(项目号:08JJD840195);重庆市教委软科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研究"(项目号:KL0812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适应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应当是超越"项目"的物化表述而指向基于人的"活态传承";其研究方法也在一些方面越出了田野调查的边界;同时,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促成一种新的学术文体——...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科范式 遗产志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观念的演进历程被引量: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2期12-16,共5页戴晓敏 刘壮 
在全球文化多元的格局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背后隐藏着近代以来社会观念中的进化论、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而地方性知识的引入为重新审视和认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有效的进路。联合国教科文...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地方性知识 文化多样性 
地方文化产业制度构建的背景与内容被引量:4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4期105-110,共6页李玲 刘壮 
重庆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京渝两市文化产业的资源禀赋与制度配置比较研究"(2010QNPW47)
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制度体系,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知和判断的结果,并最终体现为地方文化产业的总体定位、发展规划等具体内容。通过梳理背景,可...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制度 背景 内容 
文本构建中的他观与自观——关于秀山花灯文献的人类学研究被引量:5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第2期143-146,172,共5页刘壮 李玲 
重庆市2009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重大课题"秀山花灯研究"
回顾秀山花灯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到围绕命名过程而展开的对地方性文化样式的"自观"与"他观"不断交织的演进历程,这其中呈现出来的国家与地方的互动以及表述中的主位与客位的变迁,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认知中的官方—民间二元结构,这既是理...
关键词:秀山花灯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述 文本 
基于消费者偏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4期85-89,共5页刘壮 谭宏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07sk1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概念,也是消费概念,消费者的效用需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生存土壤,消费者的偏好则决定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别样的思考,并为当前保护工作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策略 消费者偏好 
歌从武陵山上来——黔江高炉号子调查报告被引量:1
《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2期16-20,24,共6页刘壮 
流传在黔江区马喇镇的高炉号子是重庆市第二批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是武陵山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当地杰出的文化代表,对促进民族融合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凝聚着当地劳动人民历史记忆的文化样式...
关键词:高炉号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田野调查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权价值被引量:5
《民族艺术》2010年第2期6-12,共7页刘壮 
重庆市教委软科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研究>(KL081217)成果之一
从联合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动因来看,其实质是对人权的保护。人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目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涉及人权的各个方面,主要包含生存权和发展权、受教育权利和文化权利。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人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