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美

作品数:46被引量:12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老舍老舍研究生死观文学研究《晨报》副刊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学研究》《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部文化寓意和政治寓意紧密结合的佳作--我读老舍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被引量:1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41-47,共7页吴小美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表现的是抗战时期作为鼓书艺人的方宝庆一家在重庆的生活,小说塑造了方宝庆、秀莲、孟良等一群鲜活的人物,表现了特殊时期底层劳苦大众于战火中挣扎求存的艰辛。小说在反映中国民间曲艺艺人的遭遇和命运...
关键词:老舍 《鼓书艺人》 抗战 鼓书艺人 重庆 
如此“博士”如此“牺牲”——我读老舍小说《牺牲》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09-113,共5页吴小美 
详细分析了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牺牲》。这是一篇没有引起老舍研究者重视的小说。老舍先生通过犀利的笔锋,辛辣讽刺了当时中国一类留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崇尚所谓的"美国精神",看不惯中国的一切,但他嘴里所谓的"牺牲"又是何等滑稽与可...
关键词:老舍 《牺牲》 毛博士 讽刺 短篇小说 
谈谈老舍的文论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1期80-92,共13页吴小美 
老舍的281篇文论,至今是研究的薄弱点。本文将从诸多方面阐释这批文论的价值,这些方面主要是:创作经验谈,解析幽默与讽刺,提倡真善美,推崇名人名家,赏析艺术,重视接受文学遗产,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强调抗战文艺,宣传通俗文艺,强...
关键词:老舍 文论艺术 规律 
真实性与合理性并存的佳作——我看老舍《文博士》的心理描写被引量: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59-64,共6页吴小美 
长篇小说《文博士》是老舍一部非常出色的喜剧作品。作品虽然情节简单,但通过对文博士、唐老爷和焦委员等小说人物丰富、生动的心理描写,讽刺了抗战时期济南知识界洋派人物的言行。
关键词:老舍 《文博士》 心理描写 
抗战时期长篇小说中的《四世同堂》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1期1-12,共12页吴小美 
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云集在重庆等地的众多作家所创作的与抗战有关的长篇小说为依托,重点讨论了老舍的《四世同堂》在其中的占位。《四世同堂》反映了抗战的全过程,突出了国家和人民的尊严,非常生活化、世俗化,是一部史诗。文章还探讨了...
关键词:全民抗战 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 史诗 高峰 
我看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5年第3期60-64,共5页吴小美 
《第七天》一问世即成为批评界的关注焦点。本文从该书的哲理意蕴,眼光向下写普通小人物的价值取向,集暴露、讽刺、揶揄于一体的苦难书写,情节结构组织的特点,语言的特色等方面,简略地铺叙了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当前的读者...
关键词:余华 《第七天》 哲理意蕴 讽刺 情节结构 语言美 
价值观与内心需求的坦陈——我看老舍的散文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1期127-140,共14页吴小美 
在老舍研究领域中,对其散文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小说、戏剧的研究。实际情况是,他的散文中对亲情、友情、故乡情的抒发,或是描状良辰美景、逗弄小动物,批判针砭黑暗现实,无不自成境界,并让读者从多侧面多角度去逼近一个最真实的老舍。而他...
关键词:老舍 散文 价值观 内心需求 
我看老舍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5,共5页吴小美 
老舍的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是他创作中十分独特,而又一直未引起业内研究者关注的一篇。从"新"与"旧"、审丑与审美、讽刺与幽默,以及重要的现实主义等方面,进行了阐发,意图引起读者和研究者对这篇小说的重视。
关键词:《新时代的旧悲剧》 老舍 新时代 旧悲剧 审丑 审美 讽刺 幽默 现实主义 
《老舍散文三十八讲》后记被引量:3
《语文建设》2014年第9期68-68,共1页吴小美 
品读完老舍先生的三十八篇散文,将自己思索的点点滴滴书面写下,心中涌起既内疚又愉悦的感情,不免意犹未尽地想再写下这短小的后记。内疚的是,我虽然与业内的同行一起阅读并研究老舍的思想与作品、精神与艺术,其时间不算短了,前后...
关键词:老舍研究 散文 后记 研究成果 内疚 
鲁迅之于余华的“资源”意义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12期28-38,共11页吴小美 
本文以鲁迅与余华的关系为个案,阐明余华是当代作家中真正从理论到实践,将鲁迅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与艺术的资源。他们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在艺术上都追求一种境界——极致,值得我们研究和记取。
关键词:鲁迅 余华 资源 精神血缘纽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