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可清

作品数:6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外交驻外建筑馆舍城市更多>>
发文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时代建筑》《世界建筑》《美术观察》《建筑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彰显到融入:中国驻外外交建筑的设计转变被引量:1
《世界建筑》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李振宇 唐可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278337
在1949年以来的中国境外建筑实践中,驻外外交建筑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构成了观察建筑师和决策者在面对海外文化碰撞过程中进行态度和策略选择的独特视角。60余年间,世界格局、外交政策、国内建筑实践等因素其同促成了这一特殊的...
关键词:海外实践 彰显 融入 驻外外交馆舍 转变 
中国的样子——以中国驻外外交馆舍为例被引量:1
《美术观察》2014年第9期16-17,共2页李振宇 唐可清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承认,建筑是城市乃至于国家的形象,建筑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的外化的表现。从万里长城到天坛故宫,从高颐墓阙到江南园林,中国历史的样子,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了。那么中国今天的样子,又是什么样子...
关键词:中国历史 馆舍 外交 国家形象 建筑艺术 万里长城 江南园林 项目规模 
从多样到多元——中国驻外外交建筑的文化价值与设计手法刍议被引量:4
《建筑师》2014年第4期82-89,共8页李振宇 唐可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278337
60多年来,新中国驻外外交建筑日益发展;其文化价值取向形成了不同阶段下的鲜明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驻外外交建筑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新中国的独立和尊严,形成一定的程式。改革开放后,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追求文化识...
关键词:驻外 外交建筑 文化价值 多样 多元 
大事件中的小建筑 解读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时代建筑》2010年第3期80-85,共6页唐可清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作为大事件之下的小建筑,以"小"而获得了功能分化、技术简化、形式纯化以及建筑展品同构化等特征,并进一步催生相应的场地、表皮、图像以及概念,使它们紧密联系。建筑各部分,从形态到细部,从方案到施工都统一在...
关键词:大事件 小建筑 世博会 英国馆 
新城市主义理论在住区规划中的实践——以柏林和上海为例被引量:1
《城市公用事业》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罗璇 唐可清 
源于美国城市问题的新城市主义在柏林的城市理论研究与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柏林在城市片段化这一历史基础之上,新柏林的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可供精确设计的城市尺度。柏林的历史内城重构与城市片段重构可以对应于新城市主义的内...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 柏林 理论 实践 
城市: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被引量:9
《时代建筑》2008年第4期6-10,共5页唐可清 潘佳力 
文章通过重大事件与事件空间的关系,讨论由重大事件所催生的城市形象、身份、生活与变迁的话题。经济作为普遍的动力催生了现代城市的"事件制造"、"图像制造"、甚至"故事制造",在这个基础上,人对城市空间的理解转化为一种图像经验。事...
关键词:重大事件 事件空间 图像制造 场所制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