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湔

作品数:10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流体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大迎角非定常流动细长三角翼尾迹分离流更多>>
发文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力学学报》《航空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细长三角翼的摇滚特性被引量:4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年第1期111-114,共4页杨晓锋 赵小虎 刘日之 夏雪湔 
本文对后掠角为 80°的尖前缘平板三角翼的翼摇滚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与附加前体。
关键词:细长机翼 大迎角 非定常流动 摇滚特性 
细长三角翼摇滚非定常流动特性被引量: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185-188,共4页夏雪湔 刘日之 杨晓峰 
航空科学基金
对前缘后掠角为80°的细长三角翼,迎角为30°和40°时不同滚转角下前缘涡的静态特性,及摇滚过程中的动态旋涡特性进行了流态显示和摄影记录。结果表明:在相同滚转角下,静态和动态情况下旋涡特性有相当大的差别;相对于静态而...
关键词:细长 机翼 非定常流动 旋涡流动 翼摇滚 
前体边条控制技术应用被引量:3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7年第1期54-58,共5页夏雪湔 周丹杰 麻树林 
采用各种不同形状和安装位置的前体边条对前体涡进行控制,研究各种前体边条对全机大迎角气动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前体涡控制 前体边条 大迎角 机翼空气动力学 
旋涡与垂尾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航空学报》1996年第S1期56-59,共4页周丹杰 夏雪湔 
采用七孔探针对一种边条翼双垂尾布局的飞机模型进行了空间压力场和速度场的测量。通过对于不同垂尾布局下旋涡与垂尾相互作用的流场特性的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边条翼 旋涡 垂尾 
三维旋涡的干扰作用被引量:2
《力学学报》1994年第3期257-265,共9页夏雪湔 刘霄峰 
本文用七孔探针对于三维旋涡流场特性及三维旋涡之间的干扰流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测量。通过对于不同截面上有无旋涡干扰的两种条件下沿集中涡涡核径向的总压系数、静压系数和速度分布等特性的比较,讨论了三维旋涡之间干扰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旋涡流 空间流场 流场 流体力学 
利用涡的有利干扰推迟翼涡破裂
《空气动力学学报》1992年第1期53-59,共7页冯亚南 夏雪湔 刘霄峰 刘日之 
本文通过测力和水槽流态观察试验研究了战斗机和导弹式的翼体组合体翼涡破裂的推迟措施。利用安置于机翼(弹翼)前方和机体两侧的大后掠、小面积的机体边条所产生的边条涡的有利干扰,可以有效地推迟翼涡的破裂,从而达到提高最大升力系数...
关键词:大迎角 分离流 涡破裂 流态显示 
机身后体装置对阻力的影响被引量:5
《航空学报》1991年第8期B435-B438,共4页夏雪湔 麻树林 
1.引言 切尾运输机的机身后体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仅次于表面摩阻及诱导阻力。机身后体附近的绕流不仅影响飞机的阻力,而且对空中投放及空中加油也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得出底部附加隔板(减阻片)可起到减阻作用。现除了对减阻...
关键词:减阻 后体 风洞试验 机身 飞机 
弹体头部形状与弹翼位置对弹翼涡破裂位置的影响
《航空学报》1990年第12期B588-B591,共4页冯亚南 夏雪湔 刘日之 
1.引言 近代战斗机和战术导弹,为获得高机动性能,一般均在大迎用下飞行.众所周知弹翼涡的破裂对大迎角导弹气动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组合体 分离流 涡破裂 导弹 
轴对称钝物体的尾涡结构被引量:2
《力学学报》1990年第3期347-350,共4页夏雪湔 黄政 
本文对于圆球和70°角斜切尾钝头旋成体的尾涡结构作了流态显示和部分热线测量,流态显示结果表明,这类钝物体尾迹中的三维尾涡结构均呈现为一列相互锁定的“涡链”状结构,每一个涡元素自身并不闭合,呈“发卡”形,并与后继的涡相连接,对...
关键词:尾迹 涡结构 钝物体 轴对称 
LDV 技术用于測量振动圆柱尾迹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89年第2期68-72,共5页夏雪湔 沈熊 于和生 于金风 
本文应用 LDV 技术在水槽中初步研究了静止和振动圆柱的尾迹特性。测量了尾迹中涡的脱落频率,振动圆柱与尾迹涡系统的频率锁定特性,静止及以锁定频率振动的圆柱尾迹中的平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等,其结果与用热线技术测量的相符。
关键词:LDV技术 圆柱 尾迹 流致振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