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雪松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农民画艺术发展史艺术传承性征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池州学院学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青阳农民画艺术发展史论略被引量:3
《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17-120,共4页方雪松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20)
本文从历史比较学的角度,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中国青阳农民画的产生年代、发展历程、艺术特征和青阳农民画家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对青阳农民画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和...
关键词:青阳农民画 产生 发展 艺术性征 保护 传承 
基于民间视角的青阳县新文化产业圈发展的调研报告
《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98-100,共3页方雪松 胡好友 朱坤 汤文益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09-10D120)
青阳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发展、繁荣青阳的社会经济,应该开发、整合和利用好青阳文化资源,发展、创新青阳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利用和创新青阳农民画和民间文学等优势资源,开发出新文化教育生产产业链:一...
关键词:青阳 历史文化资源 民间艺术 文化产业 
青阳农民画:一朵泥土中生长的艺术奇葩被引量:2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5期128-130,共3页何家荣 方雪松 
一、青阳农民画兴起因缘考 如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一样,青阳农民画的兴起,与当时青阳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据《青阳县志》记载,青阳农民画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明中后期的林恒山,说他专画事,且喜以画交友,可见...
关键词:艺术形式 农民画 青阳 生长 泥土 明中后期 文化圈 艺术氛围 
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兼论修身教育的目标和途径被引量:1
《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方雪松 
文章从全面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分析了儒学以"仁"为核心的修身教育在我国的悠久传统,认为求仁得仁是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也是修身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求仁得仁 修身教育 和谐社会 思想渊源 
论现代性视野中穆旦的诗歌创作
《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71-75,共5页方雪松 钱晶 吴頔 
穆旦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诗歌的艺术内涵与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其作品中历史意识的呈现、对现代心灵的求索、丰富与丰富的痛苦等艺术内涵,展现的是穆旦诗歌突破传统的精神世界走入现代性的视野的探索过程;...
关键词:穆旦 诗歌 现代主义 
用和谐文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方雪松 
和谐文艺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为和谐人生和谐社会的文艺,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有着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和谐文艺创作是时代赋予我国文艺家的庄严责任和神圣使命。进步的文艺家要深入生活,坚持“三贴近”,用充满崇高理想和希望、...
关键词:文艺家 和谐人生 和谐文艺 推进 和谐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