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抱真

作品数:13被引量:7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大气环流季风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季风槽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热带气象学报》《应用气象学报》《大气科学》《气象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热带大气对EI Nion和La Nina的动力响应被引量:2
《热带气象学报》2002年第1期10-18,共9页杨 燕 朱抱真 杨 辉 张瑞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75211的资助
利用1951-1992年的热带太平洋每月海表温度资料,采用3-5年带通滤波,得到SSTA在这种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LF),SSTA的LF振荡的经验正交分析第1主分量的时突变化突出地表现了E1 Nino和La Nina循环的特征。对热带大气环流850hPa月风...
关键词:3-5年循环 热带大气 厄尔尼诺 拉尼娜 热带太平洋 经验正交分析 
利用EOF相空间分析东亚梅雨旱涝长期过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大气科学》2001年第6期817-826,共10页朱抱真 张瑞雪 林学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675261;中国科学院KY85-10-2共同资助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相空间概念,分析了梅雨旱涝3~5年循环的长期过程。对全球热带 850 hPa的纬向风场距平所作的 EOF,第 1特征向量显示T Walker环流异常在赤道球圈上的分布;第2特征向量主要显示热带一副热带...
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 相空间 梅雨 旱涝年际变异 热带大气环流 
1979年5月东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和青藏高原的作用被引量:11
《大气科学》1998年第6期858-866,共9页杨辉 宋正山 朱抱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东南亚夏季风开始于5月,它是大气环流向夏季环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用FGGE-IIb全球网格点资料,分析1979年4月26日到5月25日,大范围(40°S~50°N,30~160°E)温度、湿度和风场变化特征,计...
关键词:东南亚 青藏高原 热源 水汽汇 水汽辐合 季风 
分层热带海洋模式中的Rossby波和Kelvin波——初始混合层深度异常与大气热力强迫激发波动被引量:1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1期11-16,共6页孙即霖 刘秦玉 朱抱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一个两层半的热带海洋模式,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热带海洋对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季节内时间尺度热力强迫激发产生的Rossby波和Kelvin波。研究表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热力强迫,可以在两层...
关键词:热带 海洋模式 罗斯贝波 KELVIN波 大气 
热带大气平均环流的纬向不均匀性和Kelvin波的动力作用被引量:1
《大气科学》1997年第2期170-182,共13页杨燕 朱抱真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Wave-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的反馈机制,并引入实际的下垫面温度分布和海陆差异的热带大气模式,较好地模拟了低纬平均环流在风场、散度场及低层位势高度场上的纬向非均匀性。分析表明这种纬向非...
关键词:热带环流 KELVIN波 大气环流 动力作用 
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与维持的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S2期51-62,共12页傅刚 周发琇 朱抱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TOGA-COARE专项基金
建立了一个简单海气耦合模式,其中大气垂直分为两层,为-β平面近似线性模式。在非绝热加热项中包含了对流凝结潜热与大尺度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CISK机制以及蒸发、感热与扰动风场之间的反馈机制,并考虑了平均东风区和西风区的不同。由于...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简单海气耦合模式 大气Keivin波 海洋Rossoy波 非绝热加热 平均东风 
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机制研究被引量:3
《应用气象学报》1992年第2期206-211,共6页夏友龙 朱抱真 
本文根据一个两层全球大气环流的谱模式,对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些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指出,对流层大气的辐射冷却和地面感热造成了对流层低层的大陆冷源,以及地形性动力下沉运动控制...
关键词:冬季 冷高压 形成 物理机制 
经圈环流在大气对SSTA强迫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3
《应用气象学报》1991年第3期280-288,共9页张虎强 张先恭 朱抱真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 Hadley 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 SSTA 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 Hadley 环流...
关键词:SSTA 非绝热加热 大气环流异常 南北半球 强迫响应 强迫作用 加热源 纬向 赤道地区 赤道东风带 
地形在东亚夏季风环流中的作用被引量:2
《热带气象学报》1991年第3期268-274,共7页孙冬联 朱抱真 
本文应用大气所二室改建的二层球谱模式,引入OSU二层格点模式的物理过程,模拟了5月份东南亚和我国南海的夏季风环流。通过有无地形作用的对比试验,揭示出地形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建立以及季风区降水和大气热源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 季风环流 环流圈 越赤道气流 物理过程 季风系统 上升运动 西南气流 季风区 季风槽 
东亚夏季风成因的数值试验被引量:2
《应用气象学报》1991年第3期248-255,共8页孙冬联 朱抱真 
本文应用中科院大气所二室设计的二层球谱模式,并引入 OSU 二层格点模式的物理过程,模拟了5月东亚夏季风的形成。通过四个试验的分析对比,揭示出:5月东亚季风的越赤道气流并不出现在105°E 附近,它位于45°—90°E 之间,但分析表明来自...
关键词:东亚夏季风 数值试验 越赤道气流 季风低压 季风槽 东亚季风 物理过程 热力作用 西南气流 季风环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