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式新中式中国风中国漆艺服装技术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大众文艺(学术版)》《美术大观》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基于当代陕西城市叠加文化现象的汉唐服妆造适应性研究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5年第4期37-39,共3页李媛 
李媛教授主持完成的陕西省社科联2024哲学社会科学专项智库项目《陕西汉唐服妆造服务性一体化产业及环境设计研究》(编号2024ZD477)的后续成果。
文章以当下我国各地兴起的于现代城市空间与社会中,形成的传统汉唐服妆造与现代城市样态相叠加的视觉、形态、景观等的文化现象为社会和学术研究的背景,框架式梳理了汉唐时期妆容与造型的主要内容,且分述了汉代妆造与服饰、唐代妆容与...
关键词:陕西城市 叠加文化现象 汉唐服妆造 适应性研究 
利用15.5tex纯竹浆纤维开发纱线的生产实践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23年第1期135-137,共3页李媛 
竹纤维在我国有着资源广阔、绿色环保的巨大优势。目前在纺织上广泛应用的是竹浆纤维,本文分析比较竹浆纤维与竹原纤维的性能,以“邦博”牌竹浆纤维进行纱线开发,探讨15.5tex纯竹浆纤维纺纱工艺,通过实践表明,竹浆纤维必须进行预处理,...
关键词:纯竹浆 纤维 纱线 生产实践 
超人类主义在当代艺术中的再现解读
《明日风尚》2019年第15期174-175,共2页李媛 
超人类主义主要观点即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帮助人类进行自我改善,解决和消除人类生理和心理问题,同时探讨这些技术可能的危害和风险。近年来,超人类主义观念开始出现在许多艺术作品中,这些作品往往伴随着科技感、未来性、与人类生存相...
关键词:超人类主义 当代艺术 艺术加工 解读 
漆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发展被引量:3
《四川戏剧》2016年第2期112-114,共3页李媛 
漆器作为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其具备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使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下,经济高速发展,现代人更加注重追求精神财富,传统工艺也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对象。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部分,加之具备环保、耐用...
关键词:漆器 传统工艺 
服装结构造型变化与发展的思考被引量:2
《大家》2012年第7期67-67,共1页杨周敏 李媛 
服装如同一面镜子,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发展的侧面反映。近年来,随着时代、潮流、生活的迅速发展,服装结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潮流时代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审美的情趣、观念和尺度。本文追本溯源,论述了服装结构造型变化的过程,并...
关键词:服装结构造型 变化与发展 现代服装 服装结构设计 发展因素 服装造型 新潮流 思考 立体 主要形式 
古装影视剧服装设计探析——以电影《花木兰》为例被引量:3
《电影文学》2012年第13期141-142,共2页李媛 杨周敏 
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现代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影视艺术的出现,影视服装也慢慢地从传统的服装概念中脱离出来。虽然服装的构造和技术没有多大的改变,人们一直延续着传统的设计...
关键词:古装 影视剧 服装设计 《花木兰》 
中国现代漆艺发展策略探讨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12年第6期57-57,共1页李媛 杨周敏 
漆艺这个曾经在古代中国创造过辉煌的传统工艺,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本文从现代漆艺发展策略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以期能够对中国现代漆艺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漆艺 现代 发展 策略 
浅谈青铜器纹样特征及文化成因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10年第7期78-78,共1页吕婧华 李媛 
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成熟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宗教意蕴,是一种或华丽或简朴的装饰品,同时也反映出人类早先的物质及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诸多领域及人类文明创造、文化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青铜器 装饰纹样 特征 审美趋向 中国 
浅析汉代人物墓俑的艺术特点被引量:1
《美术大观》2010年第4期28-29,共2页李媛 
中国的陶俑制作始于商周,经历了初期个体零散的工艺过程之后,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完全成熟。举世瞩目的秦兵马俑,使我们惊叹当时制陶技术的精美绝伦。到了汉代,制俑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职业,俑的形态也完全定型,陶俑真正实现了艺术...
关键词:艺术特点 汉代 人物 工艺过程 战国时期 秦兵马俑 制陶技术 陶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