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中

作品数:7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主题:分子外向流天体物理学OH脉泽OH包层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激光》《天文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Mira星包层中的OH脉泽模型
《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第1期39-48,共10页施建荣 李守中 孙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采用拱星包层物质轴对称分布的模型,计算了Mira星拱星包层的物质分布和速度场分布,并通过解统计平衡方程得到了OH18cm的四条谱线的反转区.模型假定辐射压来自中心星和尘埃本身的辐射.计算中考虑了中心星的辐射、OH分子...
关键词:Mira星 拱星包层 OH脉泽 脉泽模型 
分子天文学的发展与展望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5期663-678,共16页李守中 孙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介绍分子天文学及其在天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综述近年来在分子云大尺度分布、分子云与恒星形成、拱星包层和恒星演化晚期、天体脉泽等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讨论了分子天体化学发展的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子天体物理学 分子天文学 展望 天体物理学 
激波后分子云的加热和冷却
《天文学报》1993年第3期255-265,共11页张国金 李守中 孙锦 
本文从激波模型出发,考虑到在激波速度V_s≥100Kms^(-1)的情况下,波阵面后的氢分子将被离解,且进一步所有的氢将被电离的事实,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加热冷却机制对分子云温度的影响,通过解定态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V_s=100Kms^(-1)的致密...
关键词:激波 分子云 加热 冷却 
分子外向流源的近红外观测及红外谱分析
《天文学报》1991年第2期134-144,共11页孙锦 吴月芳 毛信杰 李守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给出了21个分子外向流源和两个具有稠密核的非分子外向流源的近红外观测结果.同时结合它们的IRAS和其它地面台站的红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分子外向流源红外谱的某些特性,平均地看,在2.28μ和25μ间分子外向流源的谱斜率要大于非外向流...
关键词:红外测光 分子外向流 主序前星 
S140红外源的近红外观测——成协气体的供热
《天体物理学报》1990年第3期227-234,共8页吴月芳 孙锦 毛信杰 李守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对S140中的红外源用北京天文台1.26米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近红外测光,获得了J.H.K三个波段的流量值,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及地面红外和亚毫米波观测资料作了光谱综合分析,得出光谱斜率、红外光度和红外源的壳层结构。 本文还结合CO及NH_3等...
关键词:红外源 成协气体 观测 供热 S140 
分子外向流源的近红外测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第3期91-92,共2页孙锦 毛信杰 吴月芳 李守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星际介质中相对致密的区域是分子云,观测与理论已确认,恒星诞生于分子云。近10年来在恒星形成区不断观测到冷分子气体的高速外流,证明了在恒星演化早期,大多数星都将经历一个高能量的物质喷发阶段。目前对这类源的研究主要是通过CO分子...
关键词:恒星演化 分子外向流源 近红外测光 
激光与地震预报
《中国激光》1978年第3期53-54,共2页李守中 吕大炯 高建国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地震预报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在地震科学上曾有过卓越的贡献.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测量地震的仪器.我国古代的县志曾经记载了大量的关于地震前后的宏观现象及地震破坏的情况...
关键词:地震预报 发震时间 远震 远地震 激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