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发

作品数:30被引量:1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文山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壮族文化传承壮族传统社会功能民间传统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绿色科技》《民族论坛》《文山学院学报》《中国民族博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山傣族生态与文化和谐观
《文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59-61,共3页李锦发 
文山傣族文化是祭龙、传统稻作农耕、传统饮食、传统建筑和传统技艺等构建而成的传承结构系统,承载着生态与文化和谐观,这对时下社会主义生态与文化和谐体系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文山傣族 生态 文化 和谐观 
文山黑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小马固新寨村为例被引量:1
《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53-55,共3页李锦发 
文山黑傣文化是锦库节、祭龙、祭田公地母、祭土地庙、"牛王会"、婚姻习俗和敬酒习俗等构成的传承结构系统,并蕴含着传统节日、婚姻、技艺和社会性别角色身份等变迁。
关键词:文山黑傣 文化传承 变迁 
壮族传统习俗及其传承特性
《文化学刊》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3WSWT01)阶段性成果之一
壮族世代承传着人生礼仪习俗(婚姻习俗、生育习俗、祝寿习俗和丧葬习俗)与禁忌习俗等传统习俗,其间承载着内化性(祈求健康长寿、赞颂家乡丰收场景、尊崇祖先、尊老、"死者魂安"与"生者心安"的核心性价值观,祈求健康、延续香火的性别差...
关键词:壮族 传统习俗 传承特性 
文山壮族文化传承及其发展变迁被引量:1
《文化学刊》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3WSWT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山壮族世代传承着沙戏、稻作农耕经济、婚姻习俗、祝寿习俗和规避性社会行为规范。如今,市场经济"经济利益至上"价值观,稻作农耕经济"高投入"与"低产出"恶性循环态势,青年男女纷纷外出打工,外界异质文化元素迅猛涌入,引发《五虎平西...
关键词:文山壮族 文化传承 发展变迁 
文山壮族传统文化及其变迁
《民族论坛》2015年第10期107-109,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13WSWT01)研究成果之一
文山壮族世代承传着节日、婚姻、祝寿、丧葬、"弄娅歪"和建筑等传统文化,并隐含着传统节日、传统"干栏式"建筑变迁,传统"弄娅歪"(牛头舞)消失。
关键词:文山壮族 传统文化 变迁 
壮族《押碟功德》与《献饭科》文化及其传承特性
《民族论坛》2015年第11期108-110,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13WSWT01)研究成果之一
壮族去世,请麽公念诵《押碟功德》超度经并顺序经由《献饭科》丧礼程序,《押碟功德》超度经内化指引死者灵魂安心离去并护佑生者大吉昌、《献饭科》丧礼程序内化接引死者亡魂安位神龛并护佑生者儿孙满堂等传承特性。
关键词:壮族 《押碟功德》与《献饭科》文化 传承特性 
探析壮族传统婚姻习俗的社会功能——以广南县八宝镇和板蚌乡为例被引量:1
《民族论坛》2015年第7期59-61,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13WSWT01)研究成果
壮族传统婚姻习俗承载着的社会功能是其世世代代相沿成习下来的内在性成因之一,试就壮族传统婚姻习俗的社会功能作一初步探析。
关键词:壮族 传统婚姻习俗 社会功能 
壮族丧葬习俗及其社会功能
《文化学刊》2015年第10期36-38,共3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子课题)(项目编号:13WSWT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最终归结点。人生自出生始,终于死亡,这是人类生理生命历程的周期规律。壮族丧葬习俗内容有择算日子下葬、择选坟地、孝子女守棺、绕棺、请麽公念经超度或念诵《报恩经》等,并承载着标识、寄寓、分割、应对、...
关键词:壮族 丧葬习俗 社会功能 
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性探析——以广南县八宝镇老寨村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李锦发 
文山学院重点委托基金项目"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研究.广南八宝壮族歌书的民族学视野探究"(13WSWT01)子课题
云南省广南县八宝镇老寨村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蕴含着"内化性""不再复原性""再造性"和"因应时代发展性"等诸多特性。
关键词:壮族文化 传承与发展 特性 
文山市壮族土支系传统婚俗考察报告——以德厚镇铁则村民委下期乌村小组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25-29,共5页吕国敏 徐旭平 李自昌 蒙良杰 蔡世保 李锦发 白云武 
文山市壮族土支系的传统婚礼由传媒、给猪礼钱、定亲、结婚4个程序构成,其中的结婚仪式历时3天,男方家需要置办酒宴4席。考察组通过实地全程考察壮族土支系"搭头土"的一场传统婚礼,从民俗学的角度,真实地记录并分析了每个程序的内涵,以...
关键词:壮族 土支系 “搭头土” 传统婚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