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红红

作品数:3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孢子萌发光质温度和PH配子体发育光照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园艺学报》《生物多样性》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蕨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年第6期625-632,共8页杜红红 刘红梅 石雷 戴绍军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CT-06-032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7AA021405)
近年来,分子标记、基因克隆、RNA干扰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蕨类植物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孢子萌发以及生理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蕨类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蕨类植物 分子标记 基因芯片 分子系统学 
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及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繁殖的影响被引量:7
《园艺学报》2009年第5期711-716,共6页张银丽 杜红红 李杨 李东 季梦成 姜闯道 石雷 
国家科技部项目(2005DKA21000,2006GH559901,2007AA02140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2045)
研究了槲蕨(Drynaria roosii)孢子的无菌培养和常规繁殖方式,观察记录消毒方式、无机盐浓度和光照强度对槲蕨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槲蕨孢子接种后6~7d即能萌发,60d左右发育形成心形原叶体,100d左右开始形成孢子体幼苗...
关键词:槲蕨 孢子萌发 无菌培养 
光照、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4
《生物多样性》2009年第2期182-187,共6页杜红红 李杨 李东 戴绍军 姜闯道 石雷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1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7AA021405);国家科技部平台项目(2005DKA21006);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技术支撑体系专项(CZBZX-1)
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探讨其种群数量下降原因,作者采用无菌培养方法和显微观察技术,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和pH值对小黑桫椤孢子萌发及早期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孢...
关键词:Alsophila metteniana 光质 孢子萌发 配子体发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