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伟

作品数:30被引量:9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壁画古代壁画文物监测装置绘画材料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干旱区地理》《中国科技成果》《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甘肃科技》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影响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因素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4年第4期90-98,共9页刘洲 丁淑君 蓝斌 柴鹏飞 王小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2090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20JR5RA054);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GWJ202014)。
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研究和实施有助于保护该遗产地的价值及其蕴含的真实性、完整性,并保障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影响莫高窟游客承载量的因素较为复杂且有互相作用的特点,在VERP(Visitor Experience and Resource Protection)框架理...
关键词:莫高窟 游客承载量 VERP 
基于游客释放二氧化碳的莫高窟洞窟换气次数测算研究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3年第4期38-49,共12页陈海玲 郭青林 张景科 蔺旺兵 高文强 谢团科 王小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C1520905);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GWJ202008)
测定自然通风条件下石窟寺洞窟的换气次数对于洞窟空气质量评价与调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游客自然呼吸产生的CO_(2)作为示踪气体进行洞窟换气次数测算,具有便捷、经济、可实现动态监测等诸多优点。本文分别基于莫高窟开放洞窟...
关键词:莫高窟 游客 二氧化碳 换气次数 
敦煌西千佛洞气象环境变化特征分析
《丝绸之路》2023年第4期172-180,共9页牟锐 王小伟 薛平 李荣华 
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莫高窟不同层位洞窟微环境特征研究”(2021-KJ-QN-1)。
为明确西千佛洞文物的赋存环境,本研究选取了2019-2020年气象站监测数据集,分析西千佛洞各气象要素如太阳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的年、季、月、日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西千佛洞太阳辐射、气温、风向、风速年...
关键词:敦煌西千佛洞 气象因子 环境监测 壁画病害 
敦煌莫高窟B113窟水分蒸发特征与形成机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3年第4期81-90,共10页王顺仁 李红寿 巩一璞 詹鸿涛 王小伟 李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967029、42277094);甘肃省科学计划项目(21JR1RF370);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开放课题(GDW2021YB03)共同资助。
水分是导致壁画病害的关键因子。在封闭条件下,通过冷凝的方法对敦煌莫高窟B113窟的蒸发数量和特征进行了5年的监测。结果表明:B113洞窟水分年蒸发量为61189.9 g,日平均蒸发量为229.2 g,年蒸发量和日蒸发量都呈正弦曲线变化特征。监测表...
关键词:莫高窟 壁画病害 水分 蒸发 
用纳米压痕等测试方法对莫高窟第335窟地面水泥基材料进行初步分析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柴鹏飞 丁淑君 刘洲 吕晓菲 李荣华 王小伟 
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项目(2020-KJ-YB-11)
敦煌莫高窟内存在大量水泥基材料,然而由于其珍贵的文物属性以及区域环境限制,采用传统方法无法对遗址地内的水泥基材料进行实验,这为今后对其进行劣化监测、使用寿命预判或去除等工作带来了挑战。本研究采用纳米压痕技术并结合扫描电镜...
关键词:莫高窟水泥地面 纳米压痕 C-S-H凝胶 弹性模量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在“数字敦煌”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敦煌研究》2022年第2期149-158,共10页巩一璞 王小伟 王济民 王顺仁 
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GWJ201801);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2020RCXM083);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课题(2017-KJ-YB-12)。
命名实体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基础任务之一。针对“数字敦煌”项目应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存在的实体边界难以确定等问题,通过构建小规模敦煌石窟专有名词数据集,对基于BERT-BiLSTM-CRF的命名实体识别基本方法,和基于Multi-digraph的词汇...
关键词:命名实体识别 BERT LSTM 词汇增强 数字敦煌 
炳灵寺石窟气象要素变化分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年第3期181-188,共8页赵雪芬 徐莉娜 孙淑梅 牟锐 王小伟 
敦煌研究院石窟监测中心“炳灵寺石窟气象要素及洞窟微环境时空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0-KJ-YB-17,项目时间:2021.1—2022.12。
炳灵寺石窟主要分布在下寺区域,为明确其洞窟赋存环境现状,选取2011-2012年下寺气象站监测数据,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太阳辐射、气温变化为单峰型,日照时数为2358h,日均日照时间为09:00~16:00,气温最高35.82℃,温差最...
关键词:炳灵寺石窟 气象要素 变化特征 文物预防性保护 
面向预防性保护的文物本体智能原位监测系统被引量: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21年第12期2102-2118,共17页冯伟 张乾 田飞鹏 王小伟 柴勃隆 孙济洲 苏伯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9YFC1520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072334)资助。.
预防性保护是国际广泛认可并努力持续追求的先进保护理念,代表了文物保护的发展方向.预防性保护通过精细监测病征,识别病因,精准控制相关致病因素,从而达到有效抑制文物本体劣化的目的.整个过程,监测是起点和根本.目前,国内外对环境风...
关键词:预防性保护 成像条件原位重现 相机重定位 细微变化检测 主动视觉 原位监测 
沙尘暴期间莫高窟大气颗粒物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杨小菊 徐瑞红 武发思 王小伟 詹鸿涛 王彦峰 汪万福 张国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60258,3206027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2200);甘肃省科技厅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20JR5RA051);甘肃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201605);敦煌研究院院级课题(2020-KJ-YB-7)。
为有效预防突发沙尘暴天气下大气颗粒物对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彩塑的污染,文章选取了第138窟内、72窟前及九层楼顶3处监测点,探讨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2窟前平均风速为1.57 m/s,小于起沙风速,九层楼...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 文物预防性保护 大气颗粒物 风沙危害 影响因素 
3D扫描技术在古代壁画病害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甘肃科技》2020年第24期14-19,共6页王顺仁 王小伟 巩一璞 
敦煌研究院院级科研项目(课题编号:2017-KJ-YB-6)。
古代壁画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监测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手段,可以发现壁画病害变化情况,掌握摸索变化规律。目前壁画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肉眼观察、文字记录和平面摄影等,但壁画病害,如起甲、酥碱、空鼓的发展...
关键词:壁画病害 3D扫描技术 空间立体变化 预防性保护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