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

作品数:12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地幔转换带俯冲板片SCS接收函数多次反射波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国基础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大陆的强震与火山相互作用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10期4005-4013,共9页姜金钟 王新 范兴利 李永华 陈棋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958209,41974057,42104060)资助。
强震活动和火山喷发都是地球内部圈层能量交换的显著表现.新近观测研究表明:强震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但人类对强震与火山的孕育环境和发生过程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山内部岩浆系统的认识还远远达不到预测强震触发火山喷发或岩...
关键词:强震触发火山活动 火山流体引发强震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 
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区中地壳两条薄状低速层及其构造意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5期1702-1713,共12页李龙 王新 侯广兵 凌媛 艾印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7YFC150030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XDB18000000);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20QNRC001)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内存在力学强度软弱的低速层虽然获得了公认,但低速层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为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内低速区的空间分布及具体形态,本研究使用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川滇地区新布设的40个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联合反演 壳内低速层 中地壳通道流 
俯冲板片界面成像及物质能量交换研究进展与展望
《中国基础科学》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王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2022YFF0802600)。
大洋俯冲带是地球浅表与深部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场所之一。对俯冲板片界面的精细结构探测是认识和了解板片组分结构、俯冲过程、俯冲带地震形成机制、深部水循环、碳循环和地幔熔融等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关键。简要介绍俯冲...
关键词:俯冲带 板片界面成像 物质能量交换 
2022—2023年四川泸定M_(S)6.8、M_(S)5.0和M_(S)5.6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成因被引量:1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4期1471-1486,共16页张建勇 王新 陈凌 刘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2600);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QNRC00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青年科技基金(QNJJ-202204,QNJJ-202309)共同资助
四川泸定2022年9月5日发生M_(S)6.8强震,随后10月22日和2023年1月26日又分别发生M_(S)5.0和M_(S)5.6强余震,主震和两次强余震的震中相距仅几公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震源机制解,因此,探究三者的发震构造、联系及成因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国...
关键词:四川泸定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贡嘎山地区 发震构造 地震活动性 
川滇地区三维地壳速度模型评估:可靠性、局限性和未来突破方向被引量: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2期622-637,共16页王新 陈凌 陈棋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编号:2022YFF08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958209和4228820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重点部署项目(编号:IGGCAS-201904)资助。
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陆-陆碰撞的影响,我国川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活跃,地震频发.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对于理解陆-陆碰撞构造演化、相关地球动力学过程及防震减灾至关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川滇地区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得以构建...
关键词:川滇地区 地震层析成像模型 浅层速度结构 波形拟合 模型评价 
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介质中P波质点运动的理论模拟与应用
《地球物理学报》2023年第12期4900-4915,共16页王旭 陈凌 王新 高一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4041,422882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项目(2021T140659)资助。
P波质点运动已经成为研究地震台站下方浅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基于水平层状各向同性介质的假设,对于各向异性和倾斜界面对P波质点运动的影响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理论模拟初步研究了各向异性和倾斜界...
关键词:P波质点运动 倾斜界面 各向异性 浅部地壳结构 S波速度 四川盆地 
接收函数界面和波速成像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0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2年第6期680-701,共22页陈凌 王旭 王新 危自根 张建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88201,42004041);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子课题(XDA20070302)。
地球内部界面结构、性质与成因研究是认识地球圈层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探索板块构造及地球系统动力运行机制和过程的重要内容.接收函数是针对地球内部界面研究而提出、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地震学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探测地壳—上地幔、...
关键词:P波/S波接收函数 反褶积 台阵接收函数 偏移成像 体波振幅比 
基于余震重定位和震源机制解研究青海玛多M_(S)7.4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和断裂形态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报》2022年第2期552-562,共11页张建勇 王新 陈凌 刘杰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0QNRC00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青年科技基金(QNJJ2021015)资助。
2021年5月22日02时04分(北京时间),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震后余震不断.地质调查和卫星观测对地表断裂痕迹有较好的约束.然而,对于理解区域应力场、地震的产生、传播和终止具有重要意义的地下断层几何结构的约束精度略显不...
关键词:玛多M_(S)7.4地震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破裂形态 
巽他大陆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来自远震接收函数的约束被引量:3
《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第12期4364-4377,共14页冯铭业 陈凌 王旭 韦生吉 王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16881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子课题(XDA20070302)资助.
巽他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汇聚区域,其地壳结构特征是揭示洋陆过渡带演化及物质能量交换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巽他大陆及其周缘19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进行P波接收函数分析和H-κ叠加处理,...
关键词:巽他大陆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地壳波速比 洋陆过渡带 
西北太平洋俯冲带及其深震活动被引量:1
《地球物理学报》2021年第12期4394-4405,共12页陈棋福 王新 姜金钟 李天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058和91958209)资助.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
关键词:太平洋俯冲带 俯冲板片界面 应力场 深震成因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