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敏

作品数:6被引量:16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物理性质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应用生态学报》《干旱区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生态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2年后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被引量:67
《生态学报》2017年第2期416-424,共9页张晓霞 杨宗儒 查同刚 张志强 王高敏 朱聿申 吕志远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7B03)
退耕还林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是评价退耕还林措施及其生态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晋西黄土区退耕22年后形成的3种典型乔木林分,包括自然恢复的辽东栎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刺槐人工纯林,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采样分...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 退耕还林 土壤物理性质 土层深度 程度 
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在黄土沟壑区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0
《干旱区研究》2016年第3期560-568,共9页朱聿申 陈宇轩 查同刚 杨宗儒 张志强 冯焕成 张晓霞 王高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07B03)资助
通过2013—2014年黄土沟壑区坡面的造林试验,对新型造林整地技术——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简称大鱼鳞坑)的林地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侵蚀量和植被状况等进行研究,并与该地区如水平沟/传统鱼鳞坑等传统整地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鱼...
关键词:造林技术 大鱼鳞坑 土壤体积水含量 土壤侵蚀量 植被状况 黄土沟壑区 
晋西黄土区退耕还林20年后典型林地的持水能力被引量:10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88-95,共8页王高敏 杨宗儒 查同刚 张志强 吕志远 张晓霞 王红艳 朱嘉磊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7B03)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退耕20年后典型林地间持水能力的差异,选取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退耕20年的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作为对照,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比较分析了该地...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 退耕还林 林地 最大持水量 有效持水量 
黔东南典型林分碳储量及其分布被引量: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54-61,共8页王伊琨 赵云 马智杰 戴群莉 廖雪菲 吕志远 王高敏 查同刚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2DFA60830)
选取贵州黔东南地区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和室内测定,研究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的碳储量差异及在乔木层、林下层和土壤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阔叶次生林、马尾松和柏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4...
关键词:碳储量 生物量 含碳率 
北京地区栓皮栎和油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特征被引量:53
《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第3期607-613,共7页刘艳 查同刚 王伊琨 王高敏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BLYX200925;TD201103)资助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栓皮栎和油松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人工林内,大团聚体含量均随土层加深呈减少的趋势.其中,油松人工林中大团聚体(>0.25mm)含量占总团聚体的71%~77%;栓...
关键词:人工林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北京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被引量:27
《生态学报》2012年第24期7991-8000,共10页査同刚 张志强 孙阁 王高敏 贠小琴 王伊琨 刘艳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201204102)
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是指凋落物具有在其生长的栖息地比在别的生境分解更快的特征,土壤生物的特化作用被认为是主场效应的产生机理。主场效应是除基质质量和物理化学环境外控制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子,可影响模拟精度的8%。凋落物分解主场...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主场效应 土壤生物特化作用 土壤微生物适应性能 交互移置实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