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进杰

作品数:36被引量:10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中英国际海事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审判对象刑事诉讼被告人合宪性疑罪从无原则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电子知识产权》《法学论坛》《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刑事法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案例引证的动力、空间与限度被引量:3
《电子知识产权》2015年第8期28-33,共6页谢进杰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制度变迁的本土实践及其方法论>(批准号13YJC820082)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指导性案例生成机制渐趋成型,实践机制已成为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不得不突破的瓶颈,案例引证制度直击这一实践命题,并触及在成文法国度"案例"能够走多远的理论命题。案例引证的动力来源于法律服务的市场驱动、法官说理的内在驱动...
关键词:案例引证 实践理性 内生性 司法市场 自然进化 
提审制的机理、效应与未来被引量:2
《法学论坛》2014年第1期83-89,共7页谢进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制度变迁的本土实践及其方法论>(BYJC82008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变革社会的程序理想>(09G-12)的阶段性成果
提审是司法系统中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管辖或者审结的案件主动提起进行审判的机制,极典型地演绎着法院审判业务上一种中国式的上下级关系。中国语境下支撑提审制的理论及基础主要是司法系统的层级结构、上级法院的权威与正确性、整体把...
关键词:提审制 层级结构 上下级法院 审判业务关系 
判决功能的阐释:纠纷解决与社会治理被引量:7
《学术研究》2014年第1期50-56,共7页谢进杰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变革社会的程序理想";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制度变迁的本土实践及其方法论"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亟需提升司法公信力、增进司法权威的法治化进程中,关于判决的功能及判决书的意蕴,需要给予更富诠释力的理解。作为判决的表达,判决书不但承载着通过公开展示审判过程和公正提供裁判结果实现对纠纷的权威、正当乃至终极的解决的基...
关键词:判决书 司法机制 纠纷解决 社会治理 法治国家 
刑事法庭调查制度改革——以审判对象理论为分析工具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2年第11期9-12,共4页谢进杰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号:09G-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104905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相对合理的三角结构刑事诉讼中,审判对象发挥着控制权力、保障权利的功能,演绎一幅紧紧围绕审判对象的控辩对抗与法官判定的诉讼图景。审判对象的功能原理在庭审过程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而法庭调查作为最核心的庭审活动,其程序运作及各主...
关键词:法庭调查 审判对象 诉讼规律 制度合理性 
如何对待嫌疑人与被告人——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的讨论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69-181,共13页谢进杰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无罪的法理与实践--以无罪裁判为中心"(07SFB301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变革社会的程序理想--建国以来的刑事程序建设与实践研究"(09G-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刑事程序模式研究"(12000-3161103)
无罪推定促使国家对犯罪实现通过程序的治理,催发刑事程序从传统向现代的结构转型与模式变迁,提出一揽子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命题和基准,为如何对待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解答。建国以来围绕无罪推定发生过四次大讨论,围...
关键词:无罪推定 国家与公民 程序治理 任何人的需要 学术与政治 
论指令再审被引量:1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7期55-59,共5页谢进杰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9G-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指令再审性质上是一种审判监督机制,支撑该制度的基础主要是司法系统的等级构造、实质正义的诉讼观、"自治"的审判监督观、"两难"的司法效率观、集体责任的司法机制。现行指令再审的制度设计暴露出深层次的病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而且...
关键词:指令再审 审判监督 上级法院 司法机制 
中国刑事审判对象的实践与制度被引量:4
《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第2期499-519,共21页谢进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现代相对合理的三角结构刑事诉讼中,审判对象的存在,将控、辩、审的诉讼活动组织起来,演绎出一幅紧紧围绕审判对象的控辩对抗与法官判定的诉讼图景,实践一种控制权力、保障权利的程序逻辑。中国刑事审判对象的制度植根于控审配合为基...
关键词:审判对象 诉讼图景 中国问题 案件事实制度 实证研究 
论审判对象的历史变迁
《岭南学刊》2009年第3期56-61,93,共7页谢进杰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编号:06JC820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在诉讼模式演变的背后,审判对象的重心一定程度上发生了由"犯罪嫌疑人"到"犯罪行为"的转变,审判对象的性质呈现出在"犯罪嫌疑"与"控诉主张"间的位移。审判对象历史变迁过程给予我们这样的重要启示:审判对象与其所附着的诉讼结构发生着...
关键词:审判对象 诉讼模式 诉讼结构 内在联系 历史变迁 
论审判对象的生成——基于刑事诉讼合理构造的诠释被引量:4
《北方法学》2009年第2期92-109,共18页谢进杰 
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C820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诉讼模式的演变,揭示了审判对象只有在趋于理性的诉讼结构之中才可能获得合理而有效的规定。在相对合理的三角结构刑事诉讼中,没有起诉,就没有审判对象,审判对象与起诉范围保持同一性。辩护范围与审判对象具有同一性,审判对象集中展现...
关键词:审判对象 诉讼构造 相对合理 相互规定 
论禁止重复追诉的机理被引量:1
《刑事法评论》2008年第2期200-218,共19页谢进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6JC820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古罗马法"诉权消耗"的法理传承至今,表现为"禁止双重危险"与"一事不再理"两种禁止重复追诉的典型理路。当然,禁止重复追诉并不意味着毫无余地拒绝重新审判,最好的说明便是"再审"的存在,只是英美法与大陆法的做法有所区别。在实质上,
关键词:一事不再理 控诉方 刑事诉讼法 刑事追诉 古罗马法 国家追诉 再审程序 诉因 刑事程序 程序规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