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苑芳

作品数:27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人间佛教社会福利僧众佛教禅宗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宗教学研究》《学术研究》《求索》《法音》更多>>
所获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制定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基本特征与建构路径
《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谭苑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宗教安全与宗教治理研究”(22BZJ009)。
立足于新时代“两个大局”历史方位和我国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文化安全挑战,亟需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当前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态势呈现出意识形态性、复合交叉性、互动建构性等鲜明特征,应以保证文化强国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语境与实践进路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谭苑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宗教安全与宗教治理研究”(22BZJ009)的研究成果
不同学科视域中的文化有着极其不同的语义。国家文化安全视野下的“文化”指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以及现有的生活方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既要筑牢文化安全的堤坝,也要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国建...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建设 文化强国 
隐匿、凸显、弥散:媒介学视野中的宗教安全问题研究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32-36,共5页谭苑芳 涂家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A057);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省级重大项目(2014WZDXM019)
宗教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媒介接触而产生的,媒介变革对宗教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媒介时代,宗教安全问题被世俗的国家利益冲突所遮蔽,隐匿于传统安全问题之后;随着媒介技术进入电子时代,宗教安全问题开始凸显,并表现以其虚拟化传播,成...
关键词:媒介变革 新媒体 宗教安全 非传统安全 
从经到禅:“慧能革命”之于佛教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
《学术研究》2017年第7期27-32,共6页谭苑芳 林玮 
2015年度广州市社科规划<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专项重点课题"惠能岭南传法与禅宗史的转折:以广东佛教群为中心"(2015G2202);2015年广州市社科规划及广东省"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共建重大项目(2015GZXZ02)的阶段性成果
"慧能革命"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个案。它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经典诠释之学转化为重视内在体验的心性之学,并融入中国文化的深层之中。"慧能革命"之于佛教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包括利用时代形势、地域优势和语言特色三个方面,通过依靠权力中...
关键词:慧能革命 佛教中国化 禅宗 文化自信 
印顺“人间佛教”伦理观刍议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谭苑芳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1YJA840017)
"人间佛教"是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印顺的"人间佛教"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中国佛教的影响极为深远。作为理论整体的印顺"人间佛教",其不同面向可以开出不同的学理架构。文章尝试对印顺"人间佛教"的伦理观做初步架构,提出印顺"人间...
关键词:印顺 人间佛教 伦理观 
“法施”、“无畏施”和“财物施”的融汇与实践——以我国东南沿海佛教社会福利发展为例
《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100-104,共5页谭苑芳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谐视野下当代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研究"(编号:11YJA840017)的研究成果
沿海地区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富有层次性和体系化的社会应对机制,区别于传统布施观。在个体层面上,它关注现代城市民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以临终关怀为典型,形成了对佛教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有效推动;在社会层面,它以淡化宗教...
关键词:佛教 社会福利 布施 慈善 
“人间佛教”的理论演进及其当代社会价值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72-77,共6页谭苑芳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谐视野下当代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研究"(项目号:11YJA84001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选取"太虚—印顺—星云"作为"人间佛教"理论谱系流变之样本,通过讨论从太虚到星云近百年间"人间佛教"理论演进,厘清当代"人间佛教"的多重价值取向。太虚以"对治"为主要动机,影响了印顺对"人间佛教"的命名;而印顺对"佛在人间"进行的...
关键词:人间佛教 太虚 印顺 星云 佛教社会价值 
以“法布施”为核心的都市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以台湾法鼓山前十年为例(1989-1999)被引量:3
《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谭苑芳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谐视野下当代佛教社会福利事业研究"(编号:11YJA840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尝试以台湾法鼓山的佛教社会福利实践为例,分析"法布施"在其创建前十年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意义。法鼓山自1989年以来在社会福利事业建设上卓有成效,而以佛教教育为核心的"法布施"是其佛教社会福利的主要平台。法鼓山以"人间佛教"...
关键词:法鼓山 佛教社会福利 法布施 人间佛教 僧俗互动 
佛教慈善事业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局限及其回应被引量: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37-41,共5页谭苑芳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1YJA840017)
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当代大陆佛教慈善事业的管理机制,发现过分借鉴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科层化运作模式,佛教慈善事业因此存在着合法化危机。这一危机具体表现为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对佛教僧团的"祛魅"和"赋魅",以理性和现...
关键词:佛教慈善 非营利组织 卡里斯玛 
广州地区都市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现状与前瞻——以光孝寺、六榕寺、海幢寺僧众为个案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岭南学刊》2011年第4期115-120,共6页谭苑芳 
从对广州市光孝寺、六榕寺和海幢寺僧众的抽样调查可见,广州地区存在的寺院社会定位不清晰、社会福利事业支出渠道相对匮乏、管理体制与社会需求不够适应等问题,是制约广州地区都市佛教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以人间佛教...
关键词:广州地区 都市佛教 社会福利事业 现状 前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