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泉

作品数:8被引量:4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次声波次声地震地震前广域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声学技术》《地球物理学报》《地学前缘》《应用声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北京地区山背波监测与特征分析被引量:1
《声学技术》2015年第3期247-251,共5页郭泉 吕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074278;11174320)
利用北京西北地区布置的小孔径大气次声传感器网络,利用有效来波判断方法搜寻有效来波,并使用最小方差空间搜索方法定位波源,分析经常发生并对正常观测造成干扰的一种次声波—山背波信号的特征规律:幅度、频谱、波源位置、波速、来波...
关键词:小孔径阵列 山背波 定位 统计特征 
低频声波油井液面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8
《应用声学》2015年第1期24-31,共8页刘迎新 杨亦春 韩宝坤 肖颖 郭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04352;11174320)
为克服冲击声波法油井液面检测设备寿命短的缺陷,研究了一种低频声波测量油井内液面深度的方法,采用电磁式扬声器产生伪随机码调制的低频声波作为探测信号。通过对回波信号的解码和相关检测处理可以抑制背景噪声的干扰。完成了油井液面...
关键词:低频声波 液面检测 调制信号 
基于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的地震本地次声波监测被引量:8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第12期1807-1817,共11页郭泉 杨亦春 吕君 滕鹏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s.11074278;11174320)
通过提出应用于广域次声传感器阵列的最小方差法信号源定位模型,分析了阵列信号相关系数特征和本地次声波实时大气传播特性,对阵列阵元数量、阵元组成结构引起的定位误差以及本地次声波的真实大气传播射线进行仿真,并利用中国境内布置...
关键词:广域次声网络 芦山地震 本地次声波 最小方差法 天然地震 
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次声波观测研究被引量:10
《物理学报》2014年第13期216-229,共14页杨亦春 郭泉 吕君 滕鹏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174320;11304352)资助的课题~~
研究了一种在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次声波,揭示其与地震发生的空间、时间、强度的对应关系.利用CASI-ICM-2011型次声测量传感器在一系列Ms6.0级以上大地震发生前2周以内检测到的一种频率范围0.001 Hz至0.01 Hz的次声波,其特征有:幅值范围5...
关键词:地震前 异常次声波 次声观测 
芦山地震前后次声波及重力波信号分析被引量:5
《地学前缘》2013年第6期36-41,共6页赵娟 曾佐勋 郭泉 李志华 
国家"985"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MS7.0)发生前后,位于三峡库区的次声监测阵列记录下了一系列的次声波与重力波信号。文中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地震次声波以及重力波做出概念上的区分,然后处理、分析采集到的信号,一一判定信号的类型,厘清次声信号、...
关键词:芦山地震 次声波 重力波 信号分析 
北京地震前的异常次声波被引量:23
《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第10期3379-3385,共7页吕君 郭泉 冯浩楠 滕鹏晓 杨亦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074278;11174320)资助
观测并研究了2011年10月12日发生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次小地震前4天,五个次声监测站点接收到的异常次声波信号.这五路信号的波形一致,均为"N"形脉冲波,且持续时间基本一致,约在一个小时左右.基于Wigner-Ville分布方法对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
关键词:地震 异常次声波 次声监测网 
中科院声学所在次声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被引量:1
《声学学报》2011年第3期307-307,共1页杨亦春 郭泉 
中科院声学所在上世纪60年代建立了次声研究室,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近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
关键词:次声学 中科院 研究成果 研究室 
广域次声监测系统的设计被引量:4
《电声技术》2011年第5期47-49,54,共4页魏新元 郭泉 门春莲 杨亦春 
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广域次声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远程采集终端和数据处理终端组成,能够采集次声信号及监测点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互联网把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终端。数据处理终端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取入库操作...
关键词:次声 远程数据传输 广域传感器网络 数据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