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华

作品数:45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孔子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中庸之道伦理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文史杂志》《湖南社会科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船山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春秋以前的人禽关系观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3期60-65,96,共7页陈科华 
"人禽之辨"是先秦儒学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命题之一,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的价值发现"问题上的思想成果。但"人禽之辨"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经历了由对"血缘关系价值"的自觉,到对"经验理性价值"的自觉,再到对"道德理性价值"的自觉三个历...
关键词:人禽之辨 图腾崇拜 卓越(virtue)占卜 亚里士多德 
中重于正——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22-128,共7页陈科华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对正义的追求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正义思想的理论构建始于三代以来形成的以"执中"为核心的政治传统,其理论雏形便是《尚书》中提出的"王道"正义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孔子及历代儒家正义...
关键词:执中 王道 时中 中重于正 孔子 
“富而好礼”如何可能?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6年第2期6-11,共6页陈科华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是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但是富贵者与贫穷者的道德表现都具有坏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合法性建设和道德主体性建设两方面来克治这种坏的可能性,"富而好礼"的文明社会才是可能的。
关键词:“富而好礼” 道德表现 文明社会 孔子 
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被引量:3
《船山学刊》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陈科华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研究"(12@ZH010)阶段性成果
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需要主体根据不同的"时"或境...
关键词:中和 时中 和而不同 核心价值观 孔子 
“和而不同”如何可能?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6期32-37,共6页陈科华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研究"之"理论简释篇"(12@ZH010)
"和而不同"是孔子关于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理论构建的重要命题,它彰显了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与意义。它以"惟道是从"与"义与之比"作为君子人格独立的价值之源,以仁、知、勇"三达德"作为君子"和而不同"的道德主体性基础,在伦理实践上力...
关键词:和而不同 谋道 谋食 中庸之道 孔子 
“中”“和”思想与“协和万邦”的民族国家观被引量:2
《求索》2014年第11期20-24,共5页陈科华 
"协和万邦之道"是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华夏之中国与周边民族及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靠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与外交实践原则去维系,才是最具正当性且最具有效性的。它以"夷夏之辨"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从...
关键词:中和思想 协和万邦 和为贵 夷夏之辨 民族国家观 
论日常生活中的承诺被引量:1
《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3期20-24,共5页陈科华 
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日常生活样态并因而会有不同的承诺。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承诺的理解主要包括"慎诺"、"守诺"与"守义"三个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承诺无论是从对象、内容及兑现方式都与传统的"熟人...
关键词:日常生活承诺“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脱域机制” 道德风险 
影响中国慈善伦理健康发展问题的原因
《学习论坛》2012年第9期62-65,共4页李菲 陈科华 
慈善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展进步的历史性标志之一,它表达了社会成员相互之间朴素的仁爱意识与理念,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大爱的载体和平台。从中国当前慈善伦理的发展及状况入手,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阐述文化是影响慈善伦理发展的深...
关键词:中国 慈善伦理学 现状 原因分析 发展 
传统士大夫的生存困境及人生选择——屈原、贾谊与孔子的生存方式比较被引量:5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1-16,20,共7页陈科华 
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是在"道统"与"势统"的消长过程中展开的,如何选择一种或多种不仅对国家社会而且对自我身心皆为有益的存在方式,避免陷入屈原式的悲剧以及老庄逍遥主义的泥坑,在这一问题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知识分子作...
关键词:屈原 贾谊 孔子 生存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次现代化转换——评《文化的传播与超越》
《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56-156,共1页陈科华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 中华民族 传播 发展过程 生活方式 文学艺术 人类学家 基本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