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放亭

作品数:8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类菌原体丛枝病MLO枣疯病分子检测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林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泡桐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被引量:6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第3期332-338,共7页何泼 戴群 何放亭 
农业部农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
通过农杆菌 Ti 质粒介导,将模式基因(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β葡萄糖酸苷酶基因) 导入泡桐,并对影响转化及选择再生的一系列因子进行优化,创建了泡桐的遗传转化系统.优化后的系统为:用泡桐完整叶片作外植体,侵染转化的菌液浓...
关键词:泡桐 遗传转化 离休再生芽 抗病育种 
温度周年变化与桑树植原体消长的关系被引量:3
《林业科学》1998年第5期74-78,共5页戴群 刘秉胜 何放亭 陈子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了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中植原体的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7月达到最大,而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的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
关键词:温度 桑树植原体 聚梧酶链式反应 周年变化 
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PCR检测被引量:3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3期337-341,共5页戴群 刘秉胜 何泼 李延成 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刘培源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用多对引物探讨了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所用引物中只有R16F2/R2和R16(Ⅰ)F1/R1适用于桑树萎缩病类菌原体的检测,呈现不同症状的黄化型、萎缩型和其它两种类型的...
关键词:类菌原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桑树 萎缩病 
C/A值与甘薯丛枝病症状发生的关系被引量:18
《植物病理学报》1997年第1期43-46,共4页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戴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比测定了由植物类菌原体(MLO)引起的甘薯丛枝病病株和甘薯健株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的变化。结果显示:甘薯中细胞分裂素以玉米素为主。病株中玉米素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关键词:MLO 甘薯 丛枝病 病状 
几种植物类菌原体(MLOs)的分子检测及其遗传相关性比较被引量:15
《植物病理学报》1996年第3期251-255,共5页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戴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以密西根翠菊黄化病MLO16SrDNA序列为依据,参照有关引物序列,改进合成寡核苷酸R1和L1作为引物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甘薯丛枝病(SPWB),泡桐丛枝病(PWB),枣疯病(JWB)和枣疯病长春...
关键词:类菌原体 限制性 片段长度多态性 植物 
感染枣疯病长春花病株的繁殖与管理方法被引量:1
《植物保护》1994年第4期45-46,共2页武红巾 何放亭 陈子文 
植物传染性黄化型病害的病原,包括MLO、螺原体和难培养细菌,多可转接寄生到长春花(多年生草本,在北京四季均可开花结果)上,因此目前许多学者均以病长春花作为研究该病的主要辅助试材。作者在1989—1992年以长春花病枝条为接穗嫁接接种...
关键词:长春花 枣疯病 病株 繁殖 管理 
治疗枣疯病药剂筛选方法的探索
《植物保护》1993年第4期29-30,共2页何放亭 武红巾 陈子文 
进行治疗枣疯病药剂的筛选,因植物类菌原体(MLO)的人工培养目前尚无方法,致使此项工作难以开展,本试验用与MLO在分类上相近的牛类胸膜肺炎支原体(PPLO)作为枣疯病原MLO的替代菌,对6种常用抗菌素进行抑菌力测定,以期为抗枣疯病MLO药物的...
关键词:枣疯病 药剂防治 疗效试验 抗菌素 药剂筛选 植物类菌原体 MLO PPLO 
植物黄化型病害及其原核病原物
《植物保护》1990年第S1期62-63,共2页陈子文 何放亭 
随着植物病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认识到植物传染性黄化型病害多是由于新一类病原物(即类菌原体类微生物)侵染所致。随着对这类病原物认识的深化,现在知道它实际包含类菌原体和难培养细菌两类微生物。
关键词:类菌原体 植物病理学 人工培养 柑桔黄龙病 丛枝病 甘蔗白叶病 焦叶 类立克次氏体 葡萄皮尔氏病 百慕大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