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申平

作品数:12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麦体细胞无性系诱变效应基因型离体培养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种子》《生物技术通报》《核农学报》《浙江农业学报》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控股调节
《科技管理研究》1996年第6期18-20,共3页俞申平 
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控股调节模式作了概述,指出这一模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着重论述了率先在科研院所下属国有企业管理中采用控股调节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提出了目前科研院所建立控股调节...
关键词:控股调节 国有企业 管理模式 科研机构 
大麦花药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1995年第6期1-3,共3页俞申平 
花药培养的原理是将雄配子由正常发育转向一个异常发育途径,促进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最终再生绿色小植株。花药培养再生的小植株往往是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可形成可育的纯合二倍体。因此,花药培养提供了一个对育种很有价值的快速诱...
关键词:愈伤组织 大麦花药培养 液体培养基 胚状体 植株再生 基因型 技术研究 绿色植株 培养反应 小孢子 
利用Ta_1不育基因进行抗小麦赤霉病的轮回选择育种被引量:1
《浙江农业学报》1993年第3期152-157,共6页沈秋泉 俞申平 徐忆中 陈世明 杨建明 
选用浙麦1号等5个带有Ta_1不育基因的农艺亲本和苏麦3号等15个赤霉病抗源,组建成抗小麦赤霉病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在对其进行二次表型轮回选择后,通过抗扩展性的改进,群体病穗的感病小穗率降低了9.55%,R和MR抗性级个体的频率分别提高...
关键词:小麦 Ta1基因 赤霉病 轮回选择 
大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基因型效应
《浙江农业科学》1993年第2期51-54,共4页沈秋泉 陈世明 俞申平 徐忆中 杨建明 
对普通大麦(H.vulgare)5种类型103个基因型的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并对幼胚诱导培养反应的遗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及基因型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后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平均出愈率为88.4%;分比率为9.1%:得苗率为6.2%,有22%的基因...
关键词:大麦  离体培养 基因型 效应 
克服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部分不亲和性的尝试被引量:1
《种子》1993年第1期36-38,共3页俞申平 
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但是,现有单倍体技术的单倍体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由Kasha等(1970)首次提出的染色体消失法(即球茎大麦法)是大麦上较为有效的单倍体技术。20多年...
关键词:大麦 杂交种子 麦类作物 杂交结实率 不亲和性 不可交配性 胚乳发育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发生及遗传
《浙江农业学报》1992年第A09期30-34,共5页沈秋泉 陈世明 俞申平 徐忆中 杨建明 
本文通过对大麦86个体细胞无性系后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的分析表明,R_1代突变株是一个由突变穗与非突变穗组成的嵌合体,整个R_1穗由一个原基细胞分化而成,不存在穗水平的嵌合体。各种叶绿素缺失均系核基因突变所致,浅绿和黄化受单个位点的...
关键词:大麦 体细胞无性系 遗传 
大麦离体诱变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核农学报》1992年第4期207-213,共7页沈秋泉 徐忆中 陈世明 俞申平 杨建明 
以二稜皮大麦品种舟麦2号和秀四的幼胚及其愈伤组织为离体诱变材料,研究了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后的离体培养反应、生理损伤及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用γ射线辐照离体大麦幼胚及其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是10—20Gy,MR_2代的突变频率可比常规诱...
关键词:大麦 诱变育种 诱变效应 Γ射线 
大麦不同基因型体细胞无性系二代的性状变异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第3期277-282,共6页陈世明 沈秋泉 徐忆中 俞申平 杨建明 
选用二棱大麦14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全部基因型的再生植株,对其自交后代(R_2)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基因型叶绿素缺失的变异频率平均为2.62%,以浅绿类型为主;10个基因型抽穗期和株高的变异频率平均分别...
关键词:大麦 基因型 体细胞 性状变异 
早熟矮秆小麦新品种钱江2号
《浙江农业科学》1991年第5期206-209,共4页沈秋泉 徐忆中 俞申平 陈世明 
钱江2号由浙江省农科院和杭州市农科所以具有显性矮秆基因的大姆指矮杂交后代为基础材料,用浙麦1号多次回交育成。其保留了轮回亲本浙麦1号的大部份优良性状,而显著地降低了植株高度,增强了耐肥抗倒性。经多年区试及在全省各地试种推广。
关键词:小麦 品种 早熟 矮秆 钱江2号 
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若干农艺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1
《浙江农业学报》1991年第3期112-117,共6页沈秋泉 陈世明 徐忆中 俞申平 杨建明 
用大麦品种86-166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获得81个体细胞无性系,研究了R_2代抽穗期、株高、单株穗数、旗叶长、旗叶宽、穗颈长、穗长和结实率等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麦体细胞无性系二代存在着广泛的性状变异,一...
关键词:大麦 体细胞无性系 农艺性状 变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