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华

作品数:45被引量:613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罪刑法定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规范刑法法治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政法论坛》《法制与社会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现代法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法规范的语言表达及其法治意义被引量:10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56-68,共13页周少华 
从立法论上看,法律是一种语言产品,法律规范的语言表达决定着法律的品质,并进而直接影响法治。刑法由于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在规范的表达上,存在囿于该原则的诸多特殊要求,比如更强调自身的明确性,更注重由语言意义所界定的实体正当性,也...
关键词:刑法规范 立法技术 语言 法治 
“同案不同判”与“类似案件不类似处理”
《民主与法制》2016年第3期9-9,共1页周少华 
因其头顶“正义”与“法治”的双冕光环,由“适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推导而来的“同案同判”俨然成为司法公正的代名词,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知识上的合法性。然而,“同案同判”世所公认的正确性却将很多重要的问题遮蔽起来,导致...
关键词:案件 “法治” “正义” 司法公正 宪法原则 人人平等 适用法律 代名词 
同案同判: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被引量:92
《法学》2015年第11期131-140,共10页周少华 
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江苏省333人才工程支持项目"刑事个案公正的实现方法研究"之研究成果
因其头顶"正义"与"法治"的双冕光环,由"适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推导而来的"同案同判"俨然成为司法公正的代名词,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知识上的合法性。然而,"同案同判"世所公认的正确性却将很多重要的问题遮蔽起来,导致人们对"差异化判...
关键词:司法公正 同案同判 差异化判决 个案正义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刑事政策被引量:8
《法学论坛》2013年第6期62-73,共12页周少华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为社会治理手段的刑事政策研究"(12FXA001)之阶段性成果
作为国家对犯罪反应方式的总合,刑事政策毫无疑问具有一种社会控制的功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现代刑事政策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犯罪预防,并通过犯罪预防实现维持共同生活秩序的目的。只有在"维持共同生活秩序"这个根本目的上,刑法以及其...
关键词:刑事政策 犯罪预防 社会治理 
刑罚正当化语境下的认罪协商被引量:10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21-128,共8页俞波涛 周少华 
认罪协商制度不仅具有程序法上的效率优势,更是实体法意义上刑罚正当化根据的具体表达和实际应用,认罪协商制度的认罪和量刑建议过程即是刑罚正当化的实现过程。所以要厘清认罪协商的刑罚正当化根据:即侧重特殊预防的刑罚目的、但又兼...
关键词:刑罚正当化 认罪协商 刑罚目的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虚开普通发票行为如何适用法律被引量:2
《人民检察》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陈天敏 周少华 张淼 殷金福 罗欣 沈泉良 张敏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非法虚开、出售、制造发票类犯罪也时有发生,而司法实践对现行刑法规定的虚开发票类罪名适用认识不一,特别是《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虚开普通发票罪,致使对发票类犯罪规定在理解适用上存在疑难困惑,有...
关键词:普通发票 适用法律 行为 刑法修正案 人民检察院 社会经济 虚开发票 司法实践 
中国刑法学的文化际遇和理论前景被引量:6
《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周少华 
由于传统中国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资继承的刑法学知识遗产,而初步具备现代刑法学知识特征的旧中国刑法学又被不假思索地革了命,在挪用苏联刑法理论体系时,我们的刑法观念启蒙和知识储备实际上都先天不足,所以,长期以来,中国刑法...
关键词:传统中国 刑法学 际遇 文化 法学知识 知识特征 刑法理论 知识储备 
刑法思维的理论分野及其思想资源被引量:11
《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75-94,共20页周少华 
形式刑法观与实质刑法观,其学术标签虽似对立,其自我证立的思想资源却是共享的,二者都是在"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交织下展开的。而在两种刑法观的历史论辩中,双方最终都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论辩导向实践理性。如果说形式理性致力于寻求...
关键词:形式刑法观 实质刑法观 实践刑法观 刑法之适应性 
法律理性与法律的技术化被引量:8
《法学论坛》2012年第3期105-110,共6页周少华 
现代法律制度的每一个建构性要素及其运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表现出很强的技术性特征,这使得法律成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技术。法律技术铸成了法律的确定性,使法律规范系统化;它划定了行为合法与不法的界限,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更有预...
关键词:法律理性 社会控制 社会技术 
刑罚目的观之理论清理被引量:23
《东方法学》2012年第1期12-24,共13页周少华 
"刑罚目的"问题,历来都是刑法学者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的讨论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存在多达十余种观点,而迄今为止尚无定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1)刑罚的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预防包括一般预防和个别预...
关键词:刑罚目的 刑法目的 报应 预防 刑法的基础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