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瑜

作品数:8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高炉光度法冷却器共显色效应更多>>
发文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分析化学》《稀有金属》《冶金分析》《炼铁》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铜铁试剂分离-二安替比啉光度法测定高碳合金钢中痕量钛被引量:4
《冶金分析》1997年第2期39-40,共2页余亚萍 姚家瑜 
二安替比啉甲烷光度法测定钛,其灵敏度、选择性和稳定性均较好,是目前较广泛应用于低碳、中碳合金钢中钛的测定。但是不能用于高碳合金钢中痕量钛(<0.005%)的测定,作者针对高碳合金钢中痕量钛的测定作了研究。经过反复试验。
关键词:高碳合金钢  光度法 二安替比啉 铜铁试剂 
我国高炉冷却水水质调查及评价被引量:9
《炼铁》1996年第4期27-29,共3页顾飞 姚家瑜 李静 宋忠平 
对我国南方、北方地区主要治金企业的高炉冷却水水质进行了调查,测定了高炉冷却水的稳定性,提出了在不同条件和地区冷却水分三级使用的规范性建议,为设计冷却器和长寿高炉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炉 冷却 稳定性 水质 冷却器 
溴邻苯三酚红—氯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光度法同时测定锆和铪被引量:3
《冶金分析》1993年第2期37-39,30,共4页徐邦富 姚家瑜 
本文对Zr(Hf)—BPR—CTMAC体系的多元配合物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锆、铪共存时,可利用试剂加入顺序的不同,其锆、铪配合物之吸光度直有极大差异,则可分别测出锆、铪的含量,适用范围为锆(铪)0~37μg/25ml.
关键词:  溴邻苯三酚红 测定 比色法 
钪-铋-对氯偶氮氯膦体系共显色效应及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
《稀有金属》1991年第3期221-223,共3页杜榕 姚家瑜 
共显色效应目前已引起分析工作者的注意,特别对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显色剂的共显色反应作了不少研究,发现稀土元素与变色酸双偶氮类试剂不仅能发生共显色反应,而且能发生β型共显色反应。目前,有关普通元素与该类试剂的共显色反应...
关键词:Sc-Bi-CPA-PC 显色反应 分析测定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铅(Ⅱ)、稀土(Ⅲ)和茜素紫共显色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分析化学》1990年第6期499-503,共5页齐志刚 姚家瑜 陈华序 
本文对铅(Ⅱ)-钇(Ⅲ)-茜素紫-氯化十四烷基吡啶共显色体系进行了详细的条件实验,确定了杂多核配合物的组成和电性,并试测定了铸铜合金中铅含量。
关键词:  茜素紫 共显色效应 
钛(Ⅳ)—二溴茜素紫—吐温80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2
《冶金分析》1990年第5期4-7,共4页薛月霞 姚家瑜 
在pH=2.1时,钛(Ⅳ)—二溴茜素紫—吐温80体系于64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体系数为4.4×10~4,钛量在2~11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并与茜紫显色剂体系作了简单比较。
关键词:钛(Ⅵ) 二溴茜素紫 测定 吐温80 
钛(Ⅳ)—3,5-二溴-PADAP—盐酸羟胺—氯乙酸体系光度法测定钢中钛被引量:13
《冶金分析》1990年第1期26-28,共3页薛月霞 姚家瑜 
用钛(Ⅳ)—3,5-二澳-PADAP—盐酸羟胺—氯乙酸体系测定钛,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为598nm,ε=8.41×10~4,钛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适用于不含锆、钴的高低合金钢。
关键词: 合金钢  测定 光度法 
铅(Ⅱ)-钇组稀土(Ⅲ)-BPR-乙酸根-TPB-乙醇体系共显色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分析化学》1989年第1期20-23,共4页徐江天 姚家瑜 陈华序 
本文报道了铅(Ⅱ)与钇组稀土在Pb(Ⅱ)-RE(Ⅲ)-BPR-Ac^--TPB-EtOH体系中的共显色效应。探索了共显色效应的最佳条件及共显色体系的杂多核配合物的性质。此体系可用于测定铅及钇组稀土,灵敏度高,在0—30μg钇组稀土/25ml或0—60μg铅/25m...
关键词: 钇组稀土 乙醇体系 共显色效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