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华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林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黑荆树地理种源繁殖技术繁殖性状变异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经济林研究》《林业科学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锥栗增产技术措施的研究
《经济林研究》1996年第S2期253-257,共5页张庆华 吴兴荣 王新民 周秀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验地设在建瓯市水源乡温洋村,海拔600m,山地红黄壤。供试锥栗品种系黄榛(当地主栽品种之一),树龄5~6年生(该树林系1990年先定植锥栗小毛榛实生苗,次年春切接),树高平均2.93m,冠幅平均2.98m×2.91m,离地表30c...
关键词:提高座果率 增产技术 施肥处理 雄花序 生长量 果素 结果枝 雌花数 方差分析 生长发育 
黑荆树地理种源选择增益研究被引量:3
《经济林研究》1995年第3期29-31,共3页张庆华 张毅 代宗贵 卢明丙 
黑荆树地理种源选择增益研究张庆华,张毅(福建林学院南平,353001)(福建省三明林校)代宗贵,卢明丙(福建省三明岩前林业站)(福建省寿宁县林业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和设计供试材料系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巴西和中国...
关键词:黑荆树 种源 选择 
黑荆树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研究被引量:4
《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第2期133-142,共10页高传壁 郑芳楫 任华东 方玉霖 刘石俊 张庆华 
30个黑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营造了13hm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著。各试点6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
关键词:黑荆树 性状变异 选择 
福建省不同地区黑荆树生长的研究被引量:1
《经济林研究》1994年第1期33-36,共4页张庆华 黄文銮 张毅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内6地区(市)、11个县27个种植点黑荆树树高、胸径、材积、树皮等生长特点及其产异的分析,提出选用良种.适地适树,追施肥料,幼林整枝等技术措施,以提高林分质量。
关键词:黑荆树 生长 福建 
黑荆树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6
《经济林研究》1993年第1期33-36,共4页张庆华 黄文銮 蔡丽萍 林锦仪 黄修麟 方玉霖 张君寿 陈忆远 
通过黑荆树组织培养,探索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蔗糖含量、生长素种类和浓度不同对黑荆树嫩梢增殖、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采用春季培育42天的实生苗茎段作为外植体,在含有一定成分配比的培养基中,经7-20天,外植体长出1-3个芽梢。...
关键词:黑荆树 组织培养 繁殖 
黑荆树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经济林研究》1992年第1期16-20,共5页张庆华 黄文銮 林锦仪 叶碧云 洪俊溪 吕福如 卓金标 杨金瞬 
本文经过5年试验研究,从良种壮苗、立地分类、造林密度、林地管理、产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估测,提出了黑荆丰产林栽培技术。所培育的丰产林,只要4年零2个月,其树高、胸径、产量可达到省标6年生立地指数级11和9的水平。
关键词:黑荆树 栽培 
黑荆树25个地理种源遗传距离的分析被引量:4
《林业科学研究》1991年第5期492-498,共7页张庆华 黄文銮 张毅 
黑荆地理种源试验系中溴合作(8458)项目的一部份研究内容
本文对引自国内外的25个黑荆树地理种源,用Lin氏法计算标准遗传距离,欧氏最短距离法聚类,绘制了系统聚类谱系图。将25个种源划分为五个明显的生长类群。同一类群内各种源间遗传差异小,不同类群间的种源遗传差异大。在福建南平地区应选...
关键词:黑荆树 地理种源 系统聚类 
黑荆树地理种源试验研究
《经济林研究》1990年第2期50-55,共6页张庆华 黄文銮 林锦仪 叶碧云 吕福如 卓金标 杨金瞬 洪俊溪 
对黑荆树两个试验点25个种源3年半的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发芽率,苗高存在明显差异,各种源年周期枝梢生长有三次高峰期,生长量与日气温、月降雨量变化基本一致。本文还比较分析了各种源树高、胸径、树皮量、材积以及耐寒性等性状。
关键词:黑荆树 地理种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