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作品数:10被引量:2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药效试验杀虫剂性信息素梨星毛虫蚜虫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农药》《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灭虫灵(阿维菌素)防治甘蓝蚜、桃蚜、苹果黄蚜试验被引量:3
《农药》1998年第3期22-24,共3页李冬梅 边娜 张清红 许爱玲 冯虎彪 
1996和1997年用1%灭虫灵(阿维菌素)乳油进行了防治甘蓝蚜、桃蚜、苹果黄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上述三种蚜虫均有较好防效.1%灭虫灵乳油1000倍和2O00倍液在药后7天均达到90%以上的防效,持效期在14天以上,且对作物安全.
关键词:灭虫灵 蚜虫 药效试验 杀虫剂 
溴氟菊酯防治菜青虫被引量:2
《农药》1997年第8期37-37,29,共2页李冬梅 刘慧平 张爱婷 
1995、1996年用10%溴氟菊酯乳油进行了防治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10%溴氟菊酯乳油1000和2000倍稀释液,药后1天就达到了80%以上的防效;药后7天,防效仍为90%以上,各处理的防效均高于20...
关键词:溴氟菊酯 菜青虫 蔬菜 杀虫剂 有机杀虫剂 
溴氰菊酯与阿佛菌素复配防治桃蚜增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135-136,共2页李冬梅 刘青云 
本文用2.5%溴氰菊酯EC和10%阿佛菌素EC不同配比的复配制剂进行了对桃蚜增效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溴氰菊酯与阿佛菌素以1∶1、1∶2和1∶3三种配比的混剂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3.70、141.18和148.91。
关键词:桃蚜 增效作用 共毒系数 溴氰菊酯 阿佛菌素 
10%溴氟菊酯乳油防治甘蓝蚜试验被引量:2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51-52,共2页李冬梅 李江 张爱婷 
本文用10%溴氟菊酯乳油对甘蓝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氟菊酯乳油对甘蓝蚜的室内触杀LC50为11.7420mg/kg,而对比药剂20%甲氰菊酯乳油的LC50为22.1208mg/kg...
关键词:溴氟菊酯 甘蓝蚜 防效 
溴氟菊酯防治果树、蔬菜上四种蚜虫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农药》1996年第9期34-36,共3页韩巨才 刘慧平 李冬梅 刘珍 荆志刚 
1995年用10%溴氟菊酯乳油1000~3000倍液对果树上的苹果黄蚜、桃蚜及蔬菜上的甘蓝蚜、菜缢管蚜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上述四种蚜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药后...
关键词:溴氟菊酯 蚜虫 药效试验 杀虫剂 果树 蔬菜 
溴氟菊酯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甘蓝夜蛾试验被引量:8
《农药》1996年第9期37-39,共3页刘慧平 韩巨才 李冬梅 石久军 
1992~1995年用10%溴氟菊酯乳油对大豆食心虫、大豆蚜、甘蓝夜蛾进行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上述三种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l000倍液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与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相当,达到392.9%...
关键词:溴氟菊酯 大豆 甘蓝 药效试验 杀虫剂 
甲氧滴滴涕乳油防治菜青虫试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43-245,共3页李冬梅 刘慧平 韩巨才 
本文针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inne)在蔬菜上为害的严重性,做了防治此虫的毒力测定与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甲氧滴滴涕乳油对菜青虫的触杀LD_(50)值为9.6720微克/克;在田间,用25%甲氧滴滴涕乳油200×稀释液可基本控制其为害,并残效期在半...
关键词:菜青虫 防效 毒力 甲氧滴滴涕乳油 
丙溴磷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被引量:1
《农药》1995年第8期31-32,共2页刘慧平 韩巨才 李冬梅 麻宝真 
1993、1994年用40%丙溴磷乳油进行了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亩用该药60、80、100毫升,在药后7天均达到了80%以上的防效,亩施100毫升,防效均达到93.7%以上,明显高于2.5%三氟氯...
关键词:丙溴磷 棉铃虫 药效试验 防治 
梨星毛虫成虫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375-379,共5页李冬梅 李连昌 师光禄 任自立 
对梨星毛虫触角的外部形态结构在扫描电镜下作了观察。发现梨星毛虫成虫雌雄蛾触角均为双栉齿状,由柄节、梗节和33—40节鞭节组成,雌蛾长度在6.10—7.10mm,雄蛾在6.00—6.90mm。触角主干及侧枝的背面,侧面...
关键词:梨星毛虫 成虫触角 毛形感官 扫描电镜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产生和释放的时辰节律研究被引量:4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315-317,共3页李冬梅 李连昌 任自立 
本研究利用空气提取、腺体提取和触角电位仪测定等方法对亚洲玉米螟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雌蛾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腺体中性...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性信息素 时辰节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