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令

作品数:22被引量:12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粒径分布柴油机超细颗粒数浓度排放特性更多>>
发文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柴油机》《环境化学》《科学通报》《燃烧科学与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金属碳酸盐改性固态胺吸附剂捕集空气中CO_(2)
《化工环保》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王轶隽 王禹轩 刘逸航 李新令 黄震 
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可再生合成燃料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碳酸盐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的复合吸附剂,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金属碳酸盐类型及负载量、PEI负载量对吸附剂吸附CO_(2)性能的影响,评价了复合吸附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K_(2...
关键词:直接空气捕集 固态胺吸附剂 金属碳酸盐改性 吸附-解吸循环 
甲苯裂解形成碳烟和PAHs的试验研究
《燃烧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563-572,共10页赵鹏程 李昂 李新令 李铁 周校平 黄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E0127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6127,51976119).
基于流动反应器,开展了甲苯裂解过程碳烟颗粒及其前驱物多环芳烃(PAHs)的形成规律的试验研究.选取了在950~1450℃温度范围内3个不同停留时间(0.2s、0.5s、0.8s)下,甲苯裂解反应形成碳烟颗粒粒径分布特性,以及2~7环19种颗粒态PAHs的成分...
关键词:甲苯裂解 流动反应器 碳烟 粒径分布 PAHS 
近后喷射对装载POC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20年第4期1-8,共8页潘晓璇 李新令 罗悦齐 曾子慧 周校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61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日环境-能源产业联合研究平台(2017YFE0127100)。
基于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研究了氧化催化型后处理装置(DOC+POC)结合近后喷射策略对排气颗粒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和颗粒挥发性的影响。发现近后喷射可以显著降低主喷阶段的缸内温度,并提高燃烧后期的温度,有利于DOC+POC后处理装置颗粒去除...
关键词:共轨柴油机 颗粒物粒径分布 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 近后喷射 颗粒挥发性 
生物柴油发动机的催化型连续再生系统的仿真研究被引量:1
《柴油机》2019年第2期1-7,共7页郑烨 乔信起 李新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74112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6dz1206703)
建立了CCRT系统模型,并根据试验参数对模型进行了标定。分别比较了不同工况下,燃用B20、BD50、BD100时DOC对常规排放气体的转化效率以及CPF的颗粒物再生情况。发现:DOC对NO的转换效率各工况差别较大,主要受排气温度影响;对CO及HC整体转...
关键词:催化型连续再生系统 生物柴油 柴油机 
氧化催化型后处理装置影响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郑烨 李新令 许朕 乔信起 黄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公交车机外颗粒氧化催化转化器研究"(12dz1203103)
分别比较了DOC、POC和DPF 3种类型的氧化催化型颗粒净化装置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对常规气体排放以及颗粒的去除转化效率。发现使用DOC仅能实现10%~20%颗粒质量去除率。某些高负荷工况下,由于尾气中SO2的催化氧化会产生SO3组分,从而在排气...
关键词:柴油机 氧化催化 颗粒物 去除率 
NO_2-O_2氛围下碳黑颗粒氧化特性研究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2018年第5期1-6,共6页刘宗鑫 李新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6127)
利用热重分析仪,先后在O_2及NO_2-O_2氛围下对2种模型碳黑颗粒(Printex-U及Monarch-1300)进行了非等温氧化试验,研究NO_2对碳黑颗粒氧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低温范围(240~600℃)内,NO_2的添加对碳黑颗粒氧化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碳黑颗粒 氧化特性 活化能 纳米结构 
含氧燃料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被引量:5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7年第6期497-504,共8页关淳 李新令 郑轶 黄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10010);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资助项目(2014 DFH90020)
在一台自然吸气的四缸柴油机台架上研究了含氧燃料对柴油机燃烧特性和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并使用微震荡天平、热光碳分析仪以及热扩散管联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等3种相互独立的测试手段,测定了柴油机颗粒态有机成分的总...
关键词:含氧燃料 燃烧特性 气体污染物 颗粒物 有机成分 
近后喷射对柴油机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6年第7期1577-1582,共6页罗悦齐 李新令 李昂 黄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No.51210010);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No.2014DFH90020)
试验研究了近后喷射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数量浓度的影响,结合不同工况下的燃烧分析对近后喷射影响颗粒物排放特性的机理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在发动机低负荷和中等负荷条件下,后喷间隔和后喷油量两个参数对颗粒物总数量排放...
关键词:共轨柴油机 颗粒物粒径分布 近后喷射 燃烧分析 
燃料特性对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7
《内燃机学报》2016年第2期97-104,共8页黄震 李新令 吕田 许朕 关淳 罗悦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51210010);科技部港澳台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2014DFH90020)
机动车尤其是柴油车颗粒物是大气PM2.5的重要来源,建立燃料特性与颗粒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燃料角度控制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十分重要.笔者选取了多种理化特性不同的适用于压燃式发动机的燃料,采用SMPS、HRTEM、TGA、热光碳分析仪和GC-MS等...
关键词:柴油机 燃料特性 颗粒物 粒径分布 纳米结构 氧化活性 化学组分 
喷油压力对柴油机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4期303-306,共4页李新令 许朕 关淳 黄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5121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6067)
分别利用SMPS、热光碳分析仪、HRTEM和TGA测试表征了柴油机尾气颗粒粒径分布、元素碳/有机碳(EC/OC)排放、纳米结构和氧化活性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在显著降低积聚模态粒子排放的同时,使核模态粒子显著增加;当量比分别为...
关键词:柴油机 喷油压力 颗粒粒径分布 元素碳 有机碳 纳米结构 氧化活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