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蛋白质合酶基因基因编码鲨烯小说叙事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百家》《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寻乡土斯文变迁的现代理路——评赵普光等《城乡之际与斯文变迁》
《粤海风》2024年第5期64-70,共7页王力 
众多影响深远的汉语概念最初都根植于乡土社会,“斯文”一词自然也如此,沟通官方权力与万姓黎民的乡绅,便成为乡土社会的斯文代表。孔子被困于匡地,感慨“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似乎成为此后文明礼乐的变迁的某种谶语,即“斯文”常常...
关键词:乡土叙事 乡土社会 现代文学 人生样态 乡绅 斯文 
文学创作须异质化——“江苏文学的异质性书写”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辑要(二)
《雨花》2017年第10期11-15,共5页王宁 王力 宋红岭 田崇雪 
赵本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异质性特点王宁、王力:异质性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同质化而言的。既然要讨论江苏文学的异质性书写,那么首先要明晰的一个问题便是,当下中国文学生态的同质化特点是什么?这种同质化特点是否江苏文学的整体特点?因此...
关键词:赵老师 赵本夫 文学创作 异质性 乡土叙事 异质化 学术研讨会 
一次富于挑战性的写作——关于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的讨论
《雨花》2017年第2期4-8,共5页王力 
一、小说的叙事和主题叶炜(《雨花·中国作家研究》常务副主编):我们今天来讨论一下范小青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桂香街》。这是近期一部很值得我们讨论的作品。这个讨论既是我们中心杂志开辟'最新长篇文本'这一栏目的需要,也是配合中国...
关键词:范小青 小说叙事 挑战性 
时代“瘿”变的悲郁诉说——评杨刚良《大爆临界》
《雨花》2016年第22期88-92,共5页王力 
'大爆临界'这个题目,从叙事学的角度看,其表层情节走向指在有形无形的权力支配扭曲之下,燃气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终于酿成罢工事件和大爆炸事故;其深层应该指基层劳动者利益受到盘剥,心中压抑的不满蓄积到达不可遏制的状态,...
关键词:小说叙事 高粱红 罢工事件 道德败坏 雅努斯 
中原知青生活的温情回望——评董克林《沱河记忆》被引量:2
《雨花》2016年第10期50-53,共4页王力 
知青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对于回忆者来说,时间淘洗之后余下的东西,自然已经沉淀在其生命深层,无论是屡屡抚摸的温暖体验还是极力遮掩的苦痛疤痕,都是这样。数十年来的知青叙事经历了纪实与虚构反复交织的历程,最初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社...
关键词:知青生活 社会文化思潮 今夜有暴风雪 梁晓声 文学书写 个人体验 外来者 小说叙事 十年 许子东 
“我梦中的山河已拼成五色的舆图”——论郑愁予的民族文化认同被引量: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7-53,共7页王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华文作家的中华文化身份认同研究"(项目编号:14AZD079)的阶段成果
郑愁予的诗歌中叠映着从远古到现代的中华民族文化谱系,既追求诗艺锤炼和审美气度上有古典诗词的蕴藉之致,又努力彰显白话诗的艺术高度。他调遣意象营构意境的方式,反映了熔中国传统文化铸新诗篇章的努力;他精心营构的"诗"的节奏,是汉...
关键词:民族文化谱系 “愁予风” 传承 
论叶炜《福地》的多层时间隐喻和女性身体苦难被引量:1
《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1期103-107,共5页王力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世纪中国作家迁徙对文学生态的影响研究"(13BZW138)阶段性成果
将家族史与中国乡村的历史变迁、现代中国政治进程叠合起来,是近百年来众多长篇小说的基本框架。这是历史语境的自然限定。也与绝大多数作家都有着从乡村迁居城市又终生回望乡村的个体成长史和主体精神史背景密不可分。叙述乡村实际上...
关键词:女性身体 时间隐喻 乡村叙事 苦难 中国政治 历史变迁 长篇小说 历史语境 
评杨洪承新著《“人与事”中的文学社群》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10期212-216,共5页王力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世纪中国作家迁徙对文学生态的影响研究"(13BZW138)的阶段性成果
学术研究的过程,是对象场域、研究视角、理论方法相互作用的过程。优秀的学术研究,不仅能够打开被一般研究思维所遮蔽的视域,还能够提炼出具有较广适用度的理论方法。在我看来,杨洪承新著人民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的《"人与事"中的文...
关键词:文学社群 杨洪承 人民出版社 学术研究 相互作用 文化生态 作家群体 文学社团 
政治诉求、审美追求与市场需求的碰撞——以《芳草天涯》公演与批评为中心的考察
《艺术百家》2015年第3期201-205,共5页范卫东 王力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作家迁徙对文学生态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3BZW13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为抗战时期重庆雾季演出的尾声,夏衍《芳草天涯》在当时市场反应良好却受到以《新华日报》副刊为中心的严厉批评,成为20世纪40年代政治观念引导文艺活动的典型现象。其实该剧的创作、修改、公演与批评,反映的是话剧这种独特的艺术样...
关键词:戏剧艺术 政治诉求 艺术作品 审美追求 市场需求 《芳草天涯》 戏剧演出 
“令人感动,还要让人疼痛”——陈应松小说创作论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3-27,共5页王力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作家迁徙史研究";编号:2011SJB750013
陈应松的小说叙事始终围绕人的现实生存困境和超越之路展开,其向死而生的精神主题映射出直面现实的道德立场,既有左翼文学精神的深刻影响,又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因子。揭去乡土牧歌的温情面纱,还生活在底层者一个挣扎、哀苦、不甘、寻...
关键词:守望 道德 陈应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