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作品数:24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更多>>
发文主题:唐宋时期唐宋毗沙门天王城市唐宋之际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晋中学院学报》《五台山研究》《中国地方志》更多>>
所获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国海军的式微:二战时期海军军舰维修危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62-68,共7页孙志慧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JG202320)。
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大国和海上霸主,造船业基础和海军实力强大。一战后,由于国际海军裁军条约和国内政治原因,英国海军造船业处于严重萧条状态。1939年二战爆发,尚未恢复元气的皇家造船厂承担了战时海军军舰的主要维修工作,德国的轰炸...
关键词:英国 美国 海军造船业 皇家造船厂 军舰维修 租借法案 
技术支撑与象征意义:唐宋时期五台山佛教金属运用研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1-16,27,共7页郭薇 王涛 
唐宋是五台山文殊道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五台山出现了各种佛教金属器物,既有实际生活中确实运用的,也有僧众幻化想象使用的。它们形状各异,工艺精湛,与彼时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五台山佛教金...
关键词:唐宋 五台山 佛教金属 技术支撑 象征意义 
唐宋时期五台山文殊道场中的龙神信仰——兼论唐宋中印文化交流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6,共6页王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372397)
唐宋时期,作为文殊道场的五台山,龙神信仰十分兴盛。山中有大量有关龙的灵迹,龙的形象较为丰满,职能也较为强大。五台山文殊菩萨与龙神的关系既表现为镇压与被镇压之对抗性,又表现为代表与被代表之可调和性。二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反映了...
关键词:唐宋时期 文殊道场 龙神信仰 中印文化 
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被引量: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23-128,共6页段珺珂 王涛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2020zsszsx078)
中国的科学精神启蒙于近代,随着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要求,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家精神。之后其内涵丰富发展,确立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容。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必...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清代五台山境域的寺院修缮与地方资助
《晋中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85-89,共5页王惠君 王涛 
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清代五台山佛教与地方治理研究”(WTSXTCX-02)。
有清一代,五台山佛教得到皇室的崇奉和支持,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文殊信仰在维护满汉蒙藏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皇室和地方社会的大力资助下,五台山寺院得到悉心修缮和维护。修缮资金主要来源于皇室的资助、地方耗羡银...
关键词:清代 五台山 寺院 修缮 地方资助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在五台山地区的境遇与出路被引量:17
《经济问题》2021年第1期119-124,共6页王涛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西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2018041009-5)。
五台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在不断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其外在的旅游、经济要素,有助于形成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这对打造立体式、网络化的五台山旅游体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红色文化资源自...
关键词:红色文化 旅游产业 五台山地区 
唐宋时期五台山生物资源与文殊灵迹的交融与共生
《五台山研究》2017年第3期49-53,共5页王涛 
山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唐宋时期五台山景观资源与游历现象"(2014344)的阶段性成果
唐宋时期,五台山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从植物资源来说,五个台顶主要分布着花草,谷底到半山覆盖着树木,药材散布于各处。动物主要有老虎、白狐、白兔、白鹿、白鹤等。山中丰盛的植物、动物资源与文殊菩萨的幻化、显圣灵迹相融合,形成仙花...
关键词:唐宋时期 五台山 生物资源 文殊灵迹 交融共生 
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为例探究音乐风格的历史意义
《黄河之声》2017年第17期6-8,共3页王涛 
纵观欧洲音乐的发展进程,它的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活动都在经历着不断的整合与演变。这一思想理念的发展特点在十七、十八世纪音乐中主要体现于三位代表性的音乐大师作品中,即约瑟夫·海顿、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凡...
关键词:欧洲 人文主义 钢琴艺术 贝多芬 
唐宋时期西北僧众到五台山的朝拜活动——兼论圣地搬迁的渐趋推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61-67,共7页王涛 
山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唐宋时期五台山景观资源与游历现象"(2014344)
唐宋时期,大批西北僧众前往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朝拜活动主要是僧尼为信仰参拜圣迹、讲学论道;信众因公务或宗教情感膜拜文殊。这些朝拜活动加深了僧尼的宗教感悟,强化了朝廷对政权的实际控制,深化了信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加强了西北和...
关键词:唐宋 西北僧众 五台山 朝拜活动 圣地搬迁 
唐宋时期五台山史志的编撰特征被引量:1
《山西档案》2016年第3期8-10,共3页王涛 
山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唐宋时期五台山景观资源与游历现象"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344
唐宋时期,五台山史志的编撰成果显著,有《略传》、《古清凉传》、《广清凉传》和《续清凉传》。这些志书在编撰过程中呈现出若干特征,如资料来源于作者的实地调查;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在内容上,呈现出史学性与文学性并存...
关键词:唐宋 五台山 史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