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颖

作品数:7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青铜器遗址稀土出土遗物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稀土》《光谱实验室》《岩矿测试》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大冶市岩阴山脚遗址考古新见硬壳及沉积物遗迹探析被引量:2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6,共6页陈树祥 秦颖 席奇峰 
2012年6月,在大冶铜绿山岩阴山脚遗址上发掘出一处十分罕见的硬壳及沉积物遗迹,经对其进行分布状况、堆积结构的揭露和解剖,并结合显微镜观察、XRD和XRF检测与分析,初步认定为古代洗选矿料废弃的尾砂沉积遗存,而硬壳遗存系某些矿物经粘...
关键词:岩阴山脚遗址 硬壳及沉积物 探析 
浠水窑家湾大型铸铁遗址的范铸工艺研究
《江汉考古》2011年第S1期91-106,共16页董亚巍 马俊才 秦颖 岑东明 院文清 
2006年3月,为修高速公路,在黄冈地区的浠水县窑家湾村发现了范铸遗址。经过调查发现,窑家湾遗址面积,约有2万平方米。在周围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还调查发现了同时代、同性质的铸造作坊遗址3处,有的地方文化层的堆积厚度达10米多。发掘9...
关键词:遗址 陶范 砂型铸造 出土 商周青铜器 浇铸 几何形状 工艺技术 浇口杯 铸造工艺 
湖北襄樊出土有色玻璃串饰的检测分析
《光谱实验室》2011年第1期227-229,共3页李小莉 秦颖 黄凰 刘江生 
运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对湖北襄樊一处时代在东汉末年至魏晋初年之间贵族墓出土的不同颜色玻璃珠串饰进行了物相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玻璃珠属于低铅的PbO-SiO2系统配方,各种助熔剂的含量都很低,且矿物原...
关键词:襄樊 东汉末年至魏晋初年之间 有色玻璃珠 化学成分 PbO-SiO2系统 
利用稀土等微量元素区分自然铜与早期冶炼红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稀土》2007年第4期75-78,共4页秦颖 罗武干 魏国锋 王昌燧 杨立新 龚长根 曲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10135050);文博类社科项目(2001042)
在前期大量古铜矿冶炼遗物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ICP等手段对一些出土先秦时期的冶炼红铜与自然铜进行了稀土等微量元素的测定和对比分析,初步结果显示,稀土等微量元素含量可以作为区分冶炼红铜和自然铜的判别标志。
关键词:冶炼红铜 自然铜 稀土元素 区分 
九连墩楚墓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拉曼光谱分析被引量:6
《岩矿测试》2007年第2期138-140,共3页罗武干 秦颖 王昌燧 胡雅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7504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KJCX)
利用拉曼光谱对几件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的腐蚀产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九连墩楚墓出土的青铜器上主要的锈蚀产物为孔雀石[CuCO_3·Cu(OH)_2],存在部分蓝铜矿[2CuCO_3·Cu(OH)_2]和少许副氯铜矿[Cu_2(OH)_3Cl];此批青铜器锈蚀情况比...
关键词:拉曼光谱法 腐蚀产物 青铜器 九连墩楚墓 
利用残留泥芯或陶瓷示踪古代青铜器铸造地
《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第4期423-423,共1页魏国锋 秦颖 胡雅丽 黄风春 徐天进 王昌燧 
从青铜器上所残留的陶范或泥芯出发,探讨利用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ICP-AES测试了几处古代遗址出土陶瓷、泥芯等冶铸遗物的稀土元素,并分析比较了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枣阳九连墩和荆门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上的...
关键词:青铜器 泥芯 铸造 稀土 
长江中下游古铜矿及冶炼产物输出方向判别标志初步研究被引量:10
《江汉考古》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秦颖 魏国锋 罗武干 杨立新 张国茂 龚长根 曲艺 王昌燧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相关样品的测试分析,指出了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古代矿冶遗址分布及冶炼遗物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利用铅、铜等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示踪本区铜矿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可行性,指出利用亲铜微量元素特征组合(包括富集、贫...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铜矿 古冶炼遗物 地球化学 示踪元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