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霁虹

作品数:26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道教宗教碑刻科仪瑶族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道教》《宗教学研究》《西南古籍研究》《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明清云南道教医学文献探析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2年第1期255-288,共34页萧霁虹 任红华 
萧霁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越老缅道教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1BZJ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汉张道陵创教伊始,即援医入道,修养性命、济世利民,以医传道也成为道教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道教医学的传承,主要有两途:一为口传心授,口口相传,不记文字,这种方法多局限于师徒之间;二为有道者将心得记为文字,著成经籍,以传抄或刊刻...
关键词:道教医学 邵以正 《青囊杂纂》 兰茂 《滇南本草》 李裕达 
从云南走向周边:道教及其文献在越南、老挝、缅甸的传播探讨
《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9期47-52,共6页萧霁虹 张书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越老缅道教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1BZJ011);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CXTD202101)阶段性成果。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向海外传播已千年有余。中国云南一直以来有多个跨国界而居的民族,在边境互市、过耕、通婚、节庆过程中逐步构建了特有的宗教信仰样态,又因移居海外的侨民背负精神行囊在东南亚华侨华人群体中不断传承着传...
关键词:道教文献 跨境 海外道教 东南亚道教 
关于昆明龙泉观残碑的思考兼论长存派与清微派的关系
《中国道教》2022年第2期34-45,共12页龚奕帆 萧霁虹 
2021年8月,昆明龙泉观发现一块残碑,该石碑双面均刻有文字。经笔者辨识、比对,正面的文字与《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碑相似。碑阴无具体标题和年代,目前真实性存疑。本文主要根据田野调查发现的残碑,结合其他文献史料,对刘渊然、长春派...
关键词:文献史料 长春真人 龙泉观 真实性 残碑 昆明 
长春派道士墓群、墓塔遗迹的守护与弘传被引量:2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2020年第1期229-251,共23页萧霁虹 兰胜波 
萧霁虹主持的2018年度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2018年度云南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当代宗教:云南宗教中国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从明代至今长春派在云南一直有道脉传承,对云南地方道教及中国道教有着深远影响。长春派历史传承脉络得以考证明晰,可信的材料就是道教长春派道士守护和弘传的先辈墓塔、墓群碑刻题记,主要是昆...
关键词:道士墓群墓塔 刘渊然 南京栖真观 昆明龙泉观 保山长春真人祠 
以统战思维促进云南宗教和顺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84-88,共5页萧霁虹 傅志上 
2018年度云南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当代宗教:云南宗教中国化研究”;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张以统战思维的观点,解决对宗教的历史地位和现实问题,以统战思维强调宗教的积极作用,团结宗教界人士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妥善处理好云南宗教问题,做好新时代云南宗教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
关键词:统战思维 宗教工作 云南宗教 宗教和顺 
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以云南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例
《中国天主教》2019年第5期39-45,共7页萧霁虹 李守雷 
萧霁虹主持: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李守雷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基督教中国化在傣族社会中的多样性研究”;云南省博士后研究项目“傣泰民族基督教本土化对比研究”阶段性成果
跨境地区天主教中国化既带有天主教中国化的共性,又因其民族性和地域性凸显特殊性和深刻性。本文选取景颇族天主教信仰为案例,分析景颇族跨境分布情况、天主教传播历史和现状、天主教景颇族教会中国化的途径、效果、问题和对策,探究跨...
关键词:跨境地区 景颇族 天主教中国化 
云南民间道教传度奏职仪式研究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19年第1期144-151,共8页萧霁虹 吕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道教经典的搜集与研究"(12BZJ033);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云南民间道教是早期巫教与五斗米道融合并呈现地域特色的一种区域道教,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度"是道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奏职"异同于"授箓",均为道士获得宗教神职的一种"教阶制"。云南族群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以及社会...
关键词:民间道教 传度 奏职 瑶族度戒 奏授职帖 
大理巍山神霄西河派科仪经书的整理与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2期71-82,共12页萧霁虹 吕师 
萧霁虹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云南道教经典的搜集与研究”(批准号12BZJ033)的阶段性成果。
大理巍山地区是南诏王朝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多文化交融汇聚的"文化圈"。教随人动,道教早在创立之初便传入云南,大理巍山地区道派林立,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以大理巍山地区的图山神霄西河派秘传科仪经书为例,辑录其传承的科仪经书,分门别类...
关键词:大理巍山 图山 神霄西河派 科仪经书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宗教文化交流的实践——以佛教国际论坛为中心
《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135-140,188,共6页萧霁虹 张书采 
2016年度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重大项目"‘辐射中心’建设背景下云南与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云南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当代宗教:多元宗教与云南宗教情势研究";2017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阐释和落实十九大精神项目"‘辐射中心’建设背景下云南与东南亚宗教文化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不断加强。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是推进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宗教团体在中国民间外交层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佛教成为了中国云南与周边国家交流的...
关键词:全球化 崇圣论坛 南传佛教高峰论坛 宗教民间外交 
地母信仰及其经卷研究——以云南为中心
《西南古籍研究》2016年第1期258-268,共11页萧霁虹 
国家社会科学“云南道教经典的搜集与研究”(批准号12BZJ033)阶段性成果
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云南遗存的《地母经》及地母信仰的历史与现状,古老的地母信仰在云南并未消失,仍在活态地传承,特别对地母信仰及其经卷在壮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的传承状况进行了田野调查和碑刻、历史文献的研究。
关键词:地母信仰 《地母经》 云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