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杰

作品数:27被引量:6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十二律宋代五音朱载堉曾侯乙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中国音乐》《文化艺术研究》《音乐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宋代乐律的礼义:“序”与“和”——北宋“四清声说”与蔡元定“六十调说”二例
《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4期60-73,共14页谷杰 
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代乐律学与礼学关系研究”(20BD059)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代乐律学素有涵融“礼义”的传统,集中表现于乐律理论对礼乐“序”与“和”原则的阐释:五声、十二律的大小始终之序使“君、臣、民”等级及其亲疏、贵贱之理形见于乐;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以和邦国,以...
关键词:礼乐   四清声 六十调 子声 
北魏“旋宫说”探微被引量:1
《中国音乐》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谷杰 
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宋代乐律学与礼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0BD059)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支持单位:武汉音乐学院乐律学与音乐文献学研究中心。
北魏“旋宫说”,是指《魏书·乐志》中公孙崇、陈仲儒、祖莹探讨旋宫问题的言论或观点。其原文虽语焉不详,却不乏真知灼见。经研究发现,“公孙崇说”包容了多种形态的五声音律结构,与古琴音律可以通融,具有“理论框架”的意义;“陈仲儒...
关键词:公孙崇 陈仲儒 祖莹 六十调   
朱载堉操缦学说阐微
《文化艺术研究》2023年第5期62-72,114,共12页刘晨阳 谷杰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古典诗词湖湘派吟诵与吟唱研究”(项目编号:B2020123);武汉音乐学院科研与创作项目“古诗词吟诵与吟唱研究”(项目编号:2020YJKT02)的研究成果。
朱载堉的操缦学说来自其家学。其父朱厚烷复爵之后,父子二人合撰《操缦》《旋宫》等谱,后结集成《操缦古乐谱》。在其后的《律吕精义》中,朱载堉提出了一整套操缦学说及实践方法,其内容包括:操缦的定弦、调律、节奏和指法,操缦的字令口...
关键词:朱载堉 操缦 琴瑟 弦歌 
宋代燕乐二十八调“角调说”辨析被引量: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5-18,共14页谷杰 
《宋史》所载的《乐髓新经》中将二十八调置于八十四调系统中,其中有正角位的角调,亦有"变宫调"。沈括的《补笔谈》在对燕乐同律音转调(今称"同主音转调")的理论阐述中出现燕乐诸调"杀声"概念,其中角调"杀声"不在正角音位,而在正角的上...
关键词:燕乐 闰角 八声 杀声 
宋元诗乐中的“无射清商”探源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2019年第1期18-28,共11页谷杰 
宋元诗经乐谱中黄钟宫(或称"黄钟清宫"或"正宫调")六曲与无射商(或称"无射清商"或"越调")六曲代表了诗乐的两类不同题材。前者属雅颂之诗,出自朝廷之作;后者属国风之诗,出自民间。这两种宫调名可能隐喻着两类诗乐的风格差异。在历代乐...
关键词:宋代诗乐 无射清商 琴调 曾侯乙钟律 
朱载堉“中声说”“清浊四声说”探微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年第2期18-23,共6页谷杰 
朱载堉的"中声说"和"清浊四声说"见于《律吕精义》外篇诸卷,主要针对历代造律得失与旋宫兴废引发其辨析和评论。其中注重吸收前世经典的合理成分,将"以人声定律"的观点贯穿论辩之中,提出"倍半之律则未尝无""四清声不可废""应钟之上非无...
关键词:朱载堉 《律吕精义》 中声 四清声 四浊声 旋宫 
刘濂《乐经元义》中的“六调旋宫术”与“十二律四清声说”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2016年第2期68-73,共6页谷杰 
明代刘濂《乐经元义》中的"四清声说",本于他所提出的六调旋宫术。刘濂认为先秦的《诗经》就是周代乐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宫术为六调旋宫。刘濂主张延续宋以来的传统,编悬设十二律"四清声",而将其中的"清声"改作"变律",由此既保证了...
关键词:刘濂 乐经元义 六调旋宫 四清声 
京房易学的纳甲、纳支法及其阴阳五行与“六十律”的生律法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35-44,共10页谷杰 
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先秦"阴阳五行观与十二律相生法对应说"源流考证>成果。(项目编号:D20112401)
京房易学将西汉时的阴阳五行说与易卦联系起来,将干支五行与十二律纳入易卦。从其中十二律的阴阳属性以及纳支法所采用的隔八相生法来看,其生律方式采用的是"蕤宾下生法";而京房由十二律推演出的六十律则采用"蕤宾重上生法"。虽然京房...
关键词:京房  干支 阴阳 五行 六十律 
隋“开皇乐议”相关乐律问题探析——“三声乖应”“三声并戾”与“七十七音乖越”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6-13,共8页谷杰 
隋代"开皇乐议"之中,郑译的"八十四调说"字斟句酌、环环相扣,而不乏真知灼见。其中"三声乖应"、"三声并戾"与"七十七音,例皆乖越"诸说,反映出郑译的旋宫说尤重"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的规则,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可以更深入地解析...
关键词: 开皇乐议 三声乖应 三声并戾 七十七音乖越 下徴调 
宋、明“十二律四清声说”的尊卑之义与自然之理被引量:5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24-30,共7页谷杰 
宋人称为古制的编悬"十二律四清声"存在的原因,在宋代和明代学者的评议中显露端倪。在汉唐至宋明的史料中,编悬设为"十二律四清声"除了囿于政治伦理意义的所谓"五音之尊卑之说"外,所谓"人声为本、八音克谐"的观点是最具合理性的。
关键词:十二律四清声 正声 子声 五音尊卑 八音克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